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绝句与诗篇,更有众多圣人学者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与书籍。时光飞逝,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要重视这些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古人在书中所要求的对父母、对兄弟、对亲人的行为举止,值得我们深深反思自己的行为,检讨行为过失。不要丢失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礼仪与文化。
《三字经》可以很好地用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以及认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我们不得不拜服《三字经》作者的学识渊博,以及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字一句,字字对仗工整。字数不多,却能将意思表达得极其完整。转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又有多少人能如《三字经》中所讲,认真地尊师爱友,认真地学习与认知?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我们理应借鉴与吸收其中的宝贵之处。
另一本也是三字一句的小册子同样引人深思。《弟子规》中的话更能够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弟子规》中所表达的那样约束与规范自己的行为,想必,那些不能入人耳目的道德败坏的事物就不会出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而后紧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弟子规的主张是先做好人,再谈学习的事情,有余力时,再学文。所以弟子规所教导的行为比三字经更为具体。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去做学问,只有先孝顺,才有资格谈学习。
然而,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讲,大多数人已经遗忘了这些文化瑰宝中对个人的教诲。我们要铭记于心,修养身心,此后才能去规范子女,教育子女。
莫要丢失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因为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