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学时,班上有位男同学,成绩特别差。他调皮捣蛋,人又霸道,学校里同级或低年级的同学都避之不及。
我和他发生过一次冲突。有一次他打翻了我的墨水,整瓶新的都碎了,我很生气,坚持要他赔,他当然不乐意。从此我们结下了梁子。
到四年级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们写一个人。有很多同学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拿起笔,不知道该写谁。我妈说,你可以写写这个男生。
写他什么呢?我妈说,你不是常说他毽子踢得很好吗?他跑步很快吗?这是他的优点啊,你可以写一写。
我想好像是,他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的。虽然成绩不好,也和我有过矛盾,但我不是没看过他厉害的时候——在运动会上,他就很英勇。班里所有的分数都是他得的。
于是我就写了这个男生,作文交上去后,老师给我打了很高分。那次作文课上,他刚好因为不听讲被罚站在教室前面。而老师说,你来读读你写的作文吧。我到讲台上,把自己写的他读出来。他很诧异,“那是我吗,一个好多优点的人。”他整个人都懵了。
我很记得他当时的表情,羞涩、脸红、微笑着低下了头。老师说,你可以回座位了,因为你有这么多优点,被她发现了。
在那节作文课之后,我们成了蛮好的朋友。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打破了原先的偏见,成了不太可能的好朋友。
而我对他的鼓励,在后来的日子也得到了反馈。——当我在运动会上跳大绳耽误了其他同学没有拿到名次时,别的同学第一时间都在责怪我,他却走过来和我说:不要自责,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我在小学时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为什么会忽然想起呢?因为在很多次和女儿的沟通中,我发现一念之差会改变她行事的方向。
比如,有一次我俩坐在一起画画,她很想画好,但画笔总是涂到边界之外,这让她沮丧。她说:“妈妈,我画得不好,你画吧。”我很想帮她建立信心,便沿着一个硬币边缘画了一个圆。她觉得很有趣,也照做,还是画出了边界之外。我就说,“你看你画出了一条小蛇,蛇盘起来了,一边是头,一边是尾巴,多可爱啊!”她忽然笑了起来。然后女儿就起劲儿了,开始变成老师来教我:“我告诉你噢,我这条蛇,要这么画……”
其实画画重要吗?对我们大人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她做一件喜欢的事的开始。
我的一念之差,正面或负面的态度,很可能就影响了她对这件事的态度。在看电影《年轻气盛》时,我被里面一句简单的话震动。音乐家和导演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可以一辈子都做朋友时,老人说:“我们是伟大的友谊,我们从来只说好的事情。”
我想,对爱人、家人或任何一个普通关系的人来说,都是如此。让爱延续的方式,都需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