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还写了大量的好作品,他的成功有何秘诀?透过他对《挪威的森林》中文版翻译林少华说的一番话,可以了解一二。村上春树说:“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们还有远大的理想,立志要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权威什么的。步入社会后,有很多宝贵的时间是在为稻粱谋。当青春渐渐远逝,我们发现,属于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理想也越来越小,小到只是一套房、一部车、一个职称、一个某某级待遇……
生命需要留一间暗室,因为人生总会有寂寞时。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寂寞的:“独自回到家中,望着窗外慢慢暗下去的暮色,无所事事,拿起书,翻了一页又一页,却不知道读了什么;打开电视机,频道换来换去,没有一个感兴趣的节目;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该拨给哪一个人。”这种寂寞和孤独人人都会经历,即使你不可一世,在位时前呼后拥,退位后,还得体验人走茶凉。更何况,生命本身就有局限,纵是天生爱好繁华,有些热闹场所也不是人人皆能登堂入室。“欲效梅花香千里,须经严冬霜雪寒”。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的不是成名后的“高处不胜寒”,而是探索之路上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理想动摇时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坚定。守得寂寞,躬耕南阳的孔明才有资格让刘备三顾茅庐;《资本论》这样的宏篇巨作才得以横空出世;江边独钓的姜子牙八十岁还会有拜相的机会。
生命的暗室是如此的寂寞。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似乎是隐者看透社会之后的消极避世,或者是性格内向的孤独者的无奈选择。实则不然,生命的暗室是提炼学识,升华自我的场所。守得住暗室寂寞的人,更能看淡尘世的纷争,与人相处,游刃有余;关上大门,坦然享受孤独。这是生命暗室中的独有境界,不长期沉入其中,无法体验。
很多人也曾在生命的暗室里苦苦追寻,做出一些小小业绩,却因耐不住外界的诱惑,慢慢地把注意力转向生活琐碎。这种中途自废的事情,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走进生命的暗室需要勇气,耐得住暗室里的寂寞,更需要韧性。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在已经很接近成功的时候把自己逐出门外。就像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职业游泳家,因为水面上雾大,看不到彼岸,在离终点只有十几米的地方主动放弃挑战,爬上了保护船。
面对喧嚣的世界,我们应当常常深入灵魂的暗室,让心灵在寂寞中洗涤,洗去浮躁和污垢,使生命之树回归自然,生命之花才会别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