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的邮件。其实,很难清楚定义我和这个朋友之间的关系。
大约10年前,我家做了一个月的host family(交换生接待家庭),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学生住在我家里。她的名字叫薇弗卡,我需要每天保证她顺利到西单地区的一所中学上课,还要负责她的吃住。虽然一起生活了一个月,但是德国人太过严谨的性格,加上非母语交流,我们之间并没有变得很亲密。
薇弗卡离开北京后,我们之间保持着邮件沟通,但是沟通的频率也挺低,大约两三年才通一次邮件。
从她的邮件中,我知道她在离开中国后又寻找了两个类似交换生计划,在每个国家住上几十天甚至更长,了解这些地方的普通人的普通日子。
一年前,薇弗卡又辞了工作在印度和中国西藏各待了半年。现在正在家里进行调整的她,每天陪着爸爸,在家乡小镇悠闲地讲着一路上的故事。
正是这些稀稀拉拉的邮件,让我慢慢改变了对薇弗卡的看法:从最初的不太在意,到之后的不太理解,再到最终的羡慕,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敬佩这个比我小近二十岁的异国女子。
我曾经问她,总是这么游游逛逛,不觉得太浪费时间吗?会不会将来一事无成时,后悔年轻时不够努力?
薇弗卡告诉我,她的爸爸做了一辈子木匠。当年,爸爸即将成年的时候就被爷爷要求独自去旅行,而且只允许他带很少的钱。爸爸在路上学会了做木工,旅行的费用绝大多数是靠做家具挣来的。“他挣的钱足够养活自己,而且他觉得很快乐,因为镇上老老小小的人都爱听他讲故事。我能成为他那样的人就挺好的,我现在去过的地方还很少。”
听着薇弗卡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身边的孩子们。当薇弗卡不停地寻找她下一个向往的地方时,我们的孩子只在忙一件事—— 考试。因为,似乎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当薇弗卡辞掉工作,只为实现“仰望雪山”的梦想时,我们的年轻人又在拼命地压榨自己的时间,激发潜力。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挣来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谦虚,要多看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寻找自身的缺点,然后去改正,力图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个趋近完美的人。
一定要完美吗?
曾经读过一本仅有千字的童话书,《寻找丢失的一角》。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他。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他不再能跟小虫说话,也来不及闻闻花香,他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于是,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这个缺了一角的圆明白,获得了所谓的圆满之后,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快乐。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完美也不一定就是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享受自己的不完美,美好就会出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