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乐,光棍乐,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光棍苦,光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棍节文章美文,欢迎阅读参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光棍节”成了单身人士的专属节日。
还记得大二那年换了宿舍,莫名接到一个男生电话要跟我们做联谊宿舍希望能够见面,作为舍长的我在征询了宿舍姐妹们的意见后也应下了对方的邀约。那天的课后跟联谊宿舍的小男生见了面,相互自我介绍后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K歌,作为礼貌大家娱乐后我们请他们吃了饭。吃饭的当空跟他们细聊才知道他们是从我们那个宿舍搬出后唯一一个没有被拆散的宿舍,他们觉得能在一起同舍是种缘分,也好奇是什么样的人住进了他们曾经的宿舍,所以找到我们做了联谊宿舍。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告诉我们那天是十一月一日,是“光棍节”。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光棍节”这个名词,感觉还蛮有意思的。只是后来慢慢的“光棍节”成了十一月十一日,想想也还是比十一月一日更合适。
可是一年一年的时光流逝“光棍节”从最初的含义演变了到今天的购物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个节日确实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可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买买买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也填补一部分内心的空虚。
从恋爱到结婚生子,这一路走来回头看看倒是对单身生活有了一点点感受。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到了恋爱的年纪也曾经因为没有恋人而焦虑过,可是真正到了结婚生子之后因为生活的琐碎也暗暗羡慕过单身的生活。遇到生活的不顺心每每被家人安慰也会觉得婚姻生活也还不错,至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两种生活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没有哪种生活是更好的,单身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以肆意妄为,结婚就要学着适应琐碎,学会包容。
单身就一个人精彩的生活,结婚就变得更柔韧,这样才能看到生命里最亮丽的风景吧。
感谢大家今天的陪伴,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李钰鑫,不管你在哪里,世界和我陪伴着你。
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如期降临人间。无论从过去鲜有人谈论的市井侩事,到如今铺天盖地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海量报道,抑或是议论光棍话题较多的是大学校园,俨然已经成为广大的“剩男剩女”的一大快事。有兴奋的,有萎靡的;有高兴的,有失落的;凡此种种。简言之光棍节的到来注定让自认为是光棍的饮食男女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据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九十年代南京高校,是一种校园趣味文化的产品。1月1号是小光棍节,1月11号和11月1号是中光棍节,11月11号是大光棍节。一般说起光棍节,都是指11月11日,其来源就是这一天有连续4个“1”,个个都是“光棍”,形象地表达了“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的意思。
光棍节的出现,其实并无实质性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节日以我们平常人通用的爱情逻辑来解释,那便是因为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饮食男女,出于对社会变革翻云覆雨般爱情观的演变,以及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的世俗态度。光棍节其实只是存在于独立个体的一种无意识的自然感官的东西。这一天的到来,其实和其他很多节日一样,存在与否,就看自己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从恋爱到婚姻,也是看你的意识态度,只不过婚姻被赋予了道德和法律的牵制。
每年光棍节,大学里的“单身贵族”都要好好庆贺一番,到时会有各种联谊会,十分热闹。《单身情歌》成为这一天的热门歌曲,大学生借它唱出自己的爱情宣言——“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校园里“光棍节快乐”的短信或祝福语满天飞,QQ上见面的第一句招呼往往也是“光棍节快乐”,论坛上也会出现大量关于单身话题的贴子。有这样一条流行短信:“光棍节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
“吃”自然也是少不了的。4根油条加1个包子是光棍节的吉祥物——四根油条就是“11·11”中的四个“1”,包子就代表中间的那个点,贴切地代表了“11·11”这个日子。糖葫芦是这一天的“宠物”,因为糖葫芦吃完以后就剩一根棍,正好是“光棍”。有人戏言:“吃了糖葫芦,‘光棍’变‘光贵’!”
随着一批批大学生告别校园,光棍节也流传到社会上,被一些社会单身青年所接受,如今光棍节已经成为都市年轻人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天,几个单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谈心,或K歌泡吧,或疯狂购物,尽情狂欢,体会“只羡光棍不羡仙”的感觉。光棍节的热闹聚会,是年轻人渴望爱情的一种热烈表达。据悉,社会上也有年轻人特意将婚礼定在这一天,就是为了赶上4个“1”的吉利,希望这“一心一意的爱,一生一世的情”能带给他们幸福。
应该说,光棍节这一个性十足的节日,为校园文化增色不少。它反映了单身大学生的自我调侃和无奈——“光棍乐,光棍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光棍苦,光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其实大学生也不过是想利用这一轻松、幽默的节日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相互倾诉,放松身心,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利用,将节日活动和校园的文化相结合,不仅没什么坏处,还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有人说,光棍节的流行是一种社会多元化的反映,表明社会越来越宽容,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年轻一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爱情和事业的权衡也变得更谨慎。他们告别了动不动就为情所困的心态,变得更加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他们的爱情观日益理性与成熟的表现。
世界上思维最为复杂的非人类莫属,而思想最为简单的也非人类莫属。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多样的思维和唯一律思维。他们对自己的爱情观理解都可以不一样。有的认为这无关乎性,芸芸众生甚至认为爱情原来是多么的唯美。更是让少男少女,老男老女、处男cy们为爱而乐不此彼。各种爱情偶像剧、情爱电影、文学作品等也是人们追寻的永恒话题,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很不确定的主观感受。不像石头就是石头,我们可以知道这块石头是什么形状,有多重,属于什么类型的石头这些实际存在的参数。
反过来,人类之所以需要爱情,就是因为它是不确定性的主观感受。而这个感受,我们任何人的解释都可以不一样,甚至相反。正因为这样,对于爱情我们总是充满各种悲欢离合的幻想,同样任何人的幻想都不一样。一个人的追求最终也是回归到精神层面上的。比如一个人赚钱的动力最终也是由精神层面的动力来决定,因为这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任何浪漫,甚至烂漫的爱情,基本上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的一种潜意识需要,也就是说所谓的爱情的前提是由性而来。一个人恋爱的动力,大部分由性来支配,这个观点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者很多人来说被认为很武断。因为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可以不同。以至于一百人可能出现两百种爱情观,甚至更多。任何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关乎你是否处于光棍状态,或已结为连理。婚姻是一个法律赋予双方是一对合法的两个个体,然后在一起生活,一起繁衍后代。如果你认为光棍是因为没男朋友或女朋友,主观上部分说明你觉得自己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体,就算有了异性朋友,最后转化为夫妻,那也只能说明从一个光棍变为两个光棍。两个光棍在一起自然被大家认为是二人世界,总认为好事成双,一根筷子夹不起菜。其实人永远是光棍。是一根独立的筷子,世上本不应该有光棍一说。不过作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