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春色尽芳菲-经典美文
我与尧在富先生的交往已有数月,期间电话、电邮、信件、短信等交流)不断,却一直未与其面叙。最近,看到了他刚出版的散文集《宽容》,为他的又一个创作丰收而庆贺!这是他继诗集《寂静在黎明前》出版后,推出的另一本散文专集。读尧在富的这本散文集,好像走进了一个小世界,里面包涵有很多的东西,而且品味绝对不俗,内容也属正品。可以说这是尧在富先生精心经营的一个“小小花园”,曲径回廊,枝曳花吐,景色点点,芳菲阵阵,到里面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既能悦人耳目,又能清迪心胸。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鸟一石亦成趣”,“高山流水皆成势”,“一撇一捺即哲思”,这是我对尧在富先生这部散文集的总体评价。
我感到尧在富的散文绽放出一个个清晰而素雅的笑容,笑着看人生沉浮,社会百态。他的散文没有虚华,没有矫情,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处处散发着一阵阵凭借生命的厚度和质感所铺就的芬芳,真实而率直,深沉而余韵缭绕。之所以能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除了尧在富善于对生活、对人生进行哲理性思考,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一种深刻的共识外,还与他构思行文中渗透出来的诸多创作特色密切相关。
首先,善于通过哲理性思考,用充满的情怀去抒写生活的真实与善,追求人性的美,如《宽容与忍让》、《捐赠与回报》、《获得与失去》、《舍与得》、《柔与刚》等等,通过对这些人们常需抉择的行为,经过哲思与论证,告诉了大家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成了人们工作、生活、理念取向的一面明镜。尧在富的身上有着多重身份,安远县人民法院主任科员(一级法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远县文学协会会长、《安远文学》主编。他走南闯北,阅历丰富,这样,他生活感受的点点滴滴,人生体验的零零散散便化作他创作的天然源泉,从笔下汩汩流淌而出。所以,他不用虚伪,不用造假,真实便足以感人。如《不息追臻》,立足于自己的本职--人民法官,从新年的钟声想到了神圣的使命,号召大家要不息追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不负使命的法官,让那神圣的天平扛起正义,擎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从尧在富的散文中,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他对超出一己之外的世界和人性的关切和追求。他号召大家积极向上。“朋友,当你年轻时,勇敢去拼搏吧!只有拼搏你的事业才有生机,只有追赶你的夙愿就会实现。挑战才是英雄本色,追赶才会永不落伍。”(《拼搏》)。他关注人性的美与丑,钟润红对爱情辛劳而无私付出,做出了重大的牺牲,李荣福见异思迁,移情别恋,为图自己安逸与虚荣,对新婚的妻子狠下毒手,行文流水,褒贬洞见(《新娘惨死在新婚之夜》);他希望世界变得更人性、更美好;他也期盼某些被扭曲、摧残的境况,能早日恢复并重建美好(如《贿赂之谈》、《真假之谈》、《奖罚之谈》、《变味的文凭》等),通过对一些丑恶现象的鞭挞,弘扬了他作为一名法官的凛然正气!尧在富之所以能避免将视域局限于一己之内,而上升到对世界与人性的关怀,这与他的思想深度是密切相关的,他有一种法官所难得的睿智和深刻,能够撩去生活表面的浮华而深入到哲理性层次的思考。他从不满足停留在生活表象层面的书写上,他还要说出自己的思考来。你看他对利益体验的剖析是何等的独特而深刻,“所以,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想要得到利益时,一定要掂量一下这个利益该不该得?想想这个利益是否与别人发生利害关系?通过权衡利弊再来决策也不迟。往往利益背后充满着血腥,潜藏着危险,切不可获得利益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掉以轻心。这是历史的教训。”(《利益背后》)。正因为尧在富善于对很多表面现象做出一个又一个追问,勇于进行哲理性的反思,所以他的散文才有一种难得的厚度与深度。
其次,灵活多变的格调变化与叙事视点变换。他的行文格调不是一贯而终的,而是好像一部交响曲,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明快时而暗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引人黯然神伤……如《清明挂纸》,篇文中凝聚着厚重、低沉的思绪,让人看了久久挥之不去。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纪实——《打工妹巧救受骗姐妹》,平静的叙述中自有抹不去的悲凉和无奈,也有受害者被救出以及不法者得到惩治而让人得到的慰藉与欢快,为欧阳梅的勇敢、机智、沉着而称赞,《增城印象》则是一篇熔精致与细腻于一炉的美文,在溯古与自游的理性描绘中歌颂了增城的内涵与美。还有通篇孕育人间真情,浓得化不开的《我的母亲》;以及全篇流淌着舒缓、柔和格调的《美丽的家园》等等。另一方面,尧在富笔下的散文也不乏轻松明快、爽朗奔放之作,如《游滕王阁》和《三百山记》等……如此多类的格调比比皆是,读来别有一番味道。另一方面,尧在富的散文在叙事视点上也是有所变换和选择的。一般情况下,他爱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直接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给人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如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地与作者一起体验怡然自得、充满古朴优雅饱含文化底蕴的滕王阁,同他一道到各地“周游散记”,同他一块分享人生的沉浮得失。同时,他也用旁观者的身份,去叙述一些见闻和感受,不以第一人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旁观者的立场给人一种客观和实在。抒情格调和叙事视点的不断变换,是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的。秦牧说过写散文的人是最富感知的。对于既写诗又写散文的尧在富来说,内心感受同样非常丰富而强烈。随着表达需要而不断地变换抒情格调、叙事主体和叙述视角,使尧在富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挥洒而出,也使他笔下的散文摆脱了千人一面的呆板样态,而呈现出四处开花、五彩缤纷的姿态。使他的散文脱去了虚浮,而平添了丰实。
第三,可触可摸的奇特描写、比喻手法。读尧在富的散文,常给我很大的触动,原因在于他笔下往往会冒出一些新奇、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的佳句来。譬如到了增城果园后,“太阳西斜,晚霞把西边涂得通红。突然一群小鸟从头顶飞过,驮着夕阳飞向远方”(《增城印象》)。为了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作者罗列了溪水、小草、垂柳等做比喻(《柔与刚》),他还把默默奉献喻为春风(《情暖春风》)--她通过许许多多这样生动、形象而又恰到好处的描写、比喻,把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实实在在地描述出来,明白清晰地传达给了读者。
值得一提的还有尧在富散文的古诗词、典故等引用,这也是颇有特色的。为了表现增城的荔枝,引用“唐朝诗人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说也使人感到了增城挂绿荔枝的闻名遐迩(《增城印象》);还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舍与得”(《舍与得》);在他的许多文中引用典故来论证观点等等。象这样的古诗词、典故等引用,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这里不再赘述。这些古诗词、典故等的引用穿透纸背扑面而来,胜过千言。恰到好处的古诗词引用自然得益于作者早年对现代诗的偏爱及其扎实的古诗词功底,无疑给他的现代散文增添了古典韵致。
曹丕《典论?论文》曾说:“文以气为主。”曹丕所说的“气”,指的`是文章中的“气韵”,是由作家的气质决定的。“气”往往是学不来的,只能是一种先天的孕育和作家独特的审美、阅历、才情的升华。也就是说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独特的“气场”,要形成作家自己的“一己之气”,就必须学会“如何运气”。尧在富散文的思想是柔和与积极向上的,纵观他的散文,都充满着一种“气”,也即“凛然正气”,这或许是他多年从事司法工作的使然,这些文章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有其独到的审美价值。其色彩、感情、气味,可观、可摸、可感、可触、可嗅。象形文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最具形象最代表中国文字的特点的一种语言,在尧在富笔下,焕发出一种颇为原始的也颇具魅力的色彩,而呈现出一种内在的质地和外感的意境和情境,呈现出一种温度、湿度、柔软度、对比度、色彩度等综合性因素孕育而成的艺术质地。在他笔下,语言成了呼风唤雨的道具,有时候渲染得一片清雅,有时候幻化成一种形象化的哲理;有时候脱尽世俗的脂粉,张扬一种艺术的唯美,有时候荡漾成一片柔情,让人赞不绝口,而且,每每读到最后,总会被文中的某些“感悟”,以及那种“气”所感动。
散文,是文学家族中最难驾御的一种体裁,它的难度就在于散文内容的“天马行空”、散文意境的妙不可言、散文语言气势的变化多端,或收或放,或张或驰,行云流水,纵横驰骋,一泻千里,这种功夫全要靠作家的匠心独运。在尧在富这部散文集中,看似从容淡定的随意涂抹,却显得优雅闲适、飘逸空灵,那一点一点的思想的光泽,那一点一点的不可抑制的灵性,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妙趣,足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沉思,我想,就这一点,他是成功了。同时,我又要客观地指出,假如他能在自己的某些文中在主题的表现深化,语言文笔的华丽丰富细腻等方面再做一些挖潜和提高,则他的散文会更美。
尧在富先生是个敏感多情的人,他的艺术感觉灵敏而细腻,他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表现出了基于自己时代、人生和个人气质的心理感觉与情感,使他的散文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趣味,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小园春色尽芳菲-经典美文】相关文章:
7.弹指芳菲尽散文
8.小伤痛经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