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贵在于慎独哲理美文

时间:2021-08-31

  一位朋友去商场的洗手间洗手,不经意间发现里面有异响,于是进去里面一探,只见一个外国的小男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低着头摆弄着抽水马桶,一会儿冲水,一会儿打开盖子捣鼓着什么,声音乒乒乓乓好不热闹。

真正的高贵在于慎独哲理美文

  朋友好奇,就走过去看,只见那小男孩满头大汗,手忙脚乱,溅出的水湿了他身上的小西装马甲。

  见此情景,朋友觉得又滑稽又心疼,赶忙告诉他,你可能修不好,放着吧,待会儿清洁阿姨打扫的时候看见坏了就会找人来修的。

  小男孩抬头看了我朋友一眼,那蓝色的眼眸亮得跟水晶一样,红着脸说道,刚刚我用完就坏了,是我弄坏的,我得把它修好,不然别人没法用了。

  我朋友刚想说,这很可能不是你弄坏的,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他弄坏的,那弄坏的人为什么不修好它呢?看着那水晶一般的眼睛,于是哈哈一笑便欣然加入了修马桶的行列。

  经过近15分钟的捣鼓,终于搞定了,小男孩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着我朋友连连道谢,便消失在了商场的人群中。

  朋友却久久不能平静,那蓝色的眼眸亮得异常刺眼。

  对于神州大地上普遍秉持的“没人看见就等于没干”的逻辑,这个故事可能会让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这让我想到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的无人超市,其实在北京杭州也有过,不过只一天以后就恢复到了“有人”状态,原因不言自明。

  这一切,都与“慎独”这种品质有关。慎独,最早由庄子提出,不过却是儒家将其发扬光大。“慎独”按现代语序应该叫“独慎”,指的是在独处或无人注意的时候,行为也必须谨慎、一丝不苟。它是个人品行的最高评判标准,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大多数本性是主“恶”的,但为了利于种族繁衍,利于团结协作,人创造了很多法律、规则、道德等来束缚住这些本性,对于露出“恶”之本性的人,人类会纠集团队里的多数人对其进行惩罚、制裁,用一个框架化的外部环境来约束、震慑欲显“恶”之人。因此,当外界的束缚越小,人自然越容易表现出作为人的种种“本性”,这却正是“慎独”的高贵所在。

  昨天到H&M试了几件衣服,我是把它们一次性拿进试衣间的,试了一圈没有一件合适的,就都拿出来,一件件找它们原来的位置,一件件挂回去。这时来了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子,问我店里能不能用支付宝,我一下就意识到了,她把我当成店员了,我只能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是这里的店员。难道我穿得像店员?显然不是,是我的行为让她以为我是店里的店员。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她的脑子里,会不嫌麻烦地跑动跑西一件件往上挂衣服的,这只能是店员干出来的事儿,我想她平时一定是习惯于趁没人就直接扔那儿了,才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

  上面已经讲了,“慎独”是一种难得的高贵品质,那是不是在无人超市诚信购物的人们或者是我,就拥有了这种品质了呢?不能这么说,因为诱惑不够强。超市里买东西一般就几百块钱,对于有一般道德感的人来说,违背自己内心的道德感是有羞耻感的,为了几百块而让羞耻感跑出来,不值当。而对于我也是一样,挂几件衣服,也不是上刀山下油锅,我自然可以很体面地“善待”自己的内心。但如果将筹码加大呢?我想就谁也不敢说了。

  后汉书里有一个“暮夜无知”的故事。

  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曾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深夜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作为感谢。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王密说了,大半夜没人知道(心说这儿一个人没有还跟我装大尾巴狼呢)。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能说没人知道?

  杨震的意思是我推荐你做县令是因为你的才华,你却以为我是为了钱。在这个故事里,杨震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很多事情,我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在送礼收礼环节中,你知我知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这送礼收礼就没了意义。所以,另杨震不收礼金的原因是天知地知。这里就扯出了杨震之所以能做到反人性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有信仰的人,他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他相信他做的任何事天地都能看得到,也会得到因果报应(如果不相信报应,那天地看到就看到了,没有后果,就没有敬畏)。

  扯上了信仰,事情就不一样了,信仰的主体一般来说都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明的,因此杨震是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是时刻受到监视的,才会有“君子”行为。显然,“慎独”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而杨震认为天地一直与其同在,因此还是算不得“慎独”。

  “慎独”这件事是如此艰难,如果你就是相信你可以在一个无限大的诱惑中做到反人性,那你就是个连自己都骗的人。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真正有德行的人,从来不考验自己,因为他知道人性经不得考验。他之所以拥有德行就是将自己置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境地,虽然达不到慎独的境界,但至少在开放的环境下,让自己羞于作恶,只能从善。说白了,如果每个人都说你是好人,先背上一个“名声”的压力,你又把每件事情都有意暴露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你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当着大家面干坏事儿,干着干着你就真把好事干习惯了。

  似杨震这般,已经算是有德行的人了,但他之所以还算不得“慎独”,是因为他对信仰的理解还是偏差了。不管是信仰上帝还是信仰神佛,抑或是信仰天地也罢,很多人包括杨震都将信仰看成了一个具象化的实体,比如“保佑”一词就是这么来的,所谓保佑,就是向一个具象化的实体摇尾乞怜,把自己当成乞丐,想不劳而获一些东西,这样的人就信错了。信仰,是指代一种心性,是修行的彼岸。这个彼岸是永远到不了的,但这种心性可以照亮你前进的道路,让你在修行中得到满足和升华。

  只要你是不断进步着的,你的人生考验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慎独”恰如那盏灯塔,虽然这场反人性的修行永无止境,虽然这个彼岸遥不可及,但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它为你照亮了前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