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士义藏嫩蕊茶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1-08-31

  宋熙宁二年,苏轼为父亲苏洵守孝期满,重回朝中任原职。阔别京师几年,他突然发现,现在的朝局已经不是他二十岁时看到的天下了。眼下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朝廷分成两派,一派守旧,一派推新政,各结党羽,乌烟瘴气。

苏学士义藏嫩蕊茶的历史故事

  这日他接到恩师欧阳修的请柬,邀请他参加斗茶会。苏轼在朝中受排挤,心中抑郁,正好观赏斗茶舒一下心,所以欣然前往。因为宋朝从太宗开始就嗜茶,所以历代品茶斗茶在士大夫中蔚然成风。今天的斗茶会设在欧阳修的府中,苏轼到时,已经是高朋满座,笑语喧嚣。斗茶席摆在后花园的凉亭中,仆人已经在亭中布好桌椅。亭子一边是修竹芭蕉,一边是小桥流水,人在其中神清气爽。

  时下流行的是对蒸青团茶烹制成的茶汤一决高下,茶面鲜白、汤花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即胜出。欧阳修身居高辅,得皇上恩赐的团龙茶饼,今日派上了用场,随着一轮一轮比试下来,今天的赢家非他莫属了。就在他得意洋洋之际,突然亭外有人笑道:“欧阳公,下官来迟矣。”苏轼一看来人,原来就是以书法名扬天下的福建转运使蔡襄,近日他在京中述职,因为福建出好茶,他又常亲自监制,所以欧阳修也给他下了请帖。

  蔡襄也不客套,挥手让仆人把他的茶具抬了上来。众人一看眼就直了。像欧阳修这样讲究茶道之人,配的是锡制茶具,已经是精美之至,蔡襄这一套茶具,只能让人瞠目结舌了。只见他先把出一块小茶饼,比平日所见的要小巧得多,可是其上的龙凤纹路雕刻却更为精细,一龙一凤盘桓其上,栩栩如生,装饰图案都是纯金所制。众人啧啧有声,争先上前观看,只见茶饼色莹彻而不驳,质感和手感皆为上成,茶饼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蔡襄不慌不忙从茶饼上敲下一块,放入紫金铜茶臼碾磨起来,待到碾成细末,这才拿出一块细绢筛过两次,把最细的茶末择出来。

  这时炉上的水已沸,蔡襄把茶末放入茶盏,开始调膏,直至成为乳状,这才注入沸水。众人屏气凝神看得入迷,欧阳修笑着对苏轼道:“你可有诗记此景?”

  只见那汤花均匀,有若“冷粥面”,咬盏不散,苏轼脱口而出:“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谁争先?”蔡襄此技已技压全场。

  众人追问此茶饼的来历,蔡襄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下官新制的小龙团茶饼,是贡茶。二十饼为一斤,时价黄金二两!”

  苏轼吃了一惊,不由得问道:“一块茶饼黄金二两,这够多少百姓度日的!”

  蔡襄闻言不悦道:“取悦龙颜是为臣的本份,岂能用金银衡量。素闻苏学士才冠天下,今日也来个斗茶绝技,给我们开开眼。”有见风使舵之人,见苏轼出语轻狂得罪了皇上的宠臣,都跟着起哄道:“苏学士也来试试吧。”

  欧阳修知道苏轼不善斗茶,便替他解围道:“蔡大人的茶技一出,冠绝天下,别人再来也是现丑。”

  没想到苏轼已经被激怒,这些官员为讨得皇上欢心,争相献媚,他豁出去得罪人,也要出这口恶气。他一横心说道:“这样吧,明天还来这里,我与你斗一次茶。”

  苏轼乃一时义愤,回到家就有些后悔了,蔡襄等人为了取悦龙颜,把茶饼做到极致,自己想超越实在是难,这次只怕真要输了。他心中烦乱,起身要往外去,没想到正好家仆苏安送茶进来,与他撞个满怀,一杯茶倾到地上,茶杯也打了一个粉碎。苏安吓得脸都白了,苏轼随口说:“一个茶杯,倒也无妨。”

  苏安见苏轼没生气,便壮着胆子问:“老爷今天斗茶回来闷闷不乐,莫非有什么事?”

  苏轼叹口气说:“今日一时义愤,许下明日斗茶,可我没茶拿什么去斗。”

  苏安低声道:“只要老爷想,茶是有的。”苏轼一听此话,不由讪笑道:“老爷我都没好茶合得出手,你还能有什么宝贝不成。”

  苏安也不回话,转身就走。没一会儿工夫,他双手捧着一个青花瓷罐过来,苏轼不明就里接到手中。打开青花瓷罐,里面只得一个锡纸包,把包打开,苏轼的眼中一亮,原来包里满满的是茶叶,只见那茶全芽肥嫩,叶底嫩绿完整,顶着毛茸茸的毫毛,煞是喜人。苏轼吃了一惊,问道:“这是何茶?从何而来?”

  苏安“扑嗵”一声跪在地上,说道:“老爷,其实我是茶工。”

  苏安是苏轼来京师路上收留的,苏轼在回京路上,遇到苏安因与人争执摊上官司,他仗义直言,救苏安于水火。没想到两天后苏安追上他,想追随他当家仆。

  苏安说:“这是我老家皖南石埭山的嫩蕊,为茶中之最。因为这茶产自千米以上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茶香独特。这茶制作很麻烦,三十几道工序,只一斤就需有一万五到两万茶头。这是蒸青散茶,和时下流行的不一样,老爷就当是另辟蹊径吧。”

  苏轼大喜,第二天下朝就拿着青花瓷罐去了欧阳修的府上。昨天的人早就等在那里,不过是想看苏轼出丑。蔡襄一看苏轼进来,就招手道:“时候不早了,现在开始吧。”苏轼微微一笑道:“不妨蔡大人先来。”

  蔡襄不知苏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仗着技艺在手,也不惧他。让人拿过茶具,亲手煮来,众人连连叫好。蔡襄得意地说:“今日的水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水,这可是快马加急运来的。”众人连连附合。

  苏轼冷笑道:“我虽不精茶艺,可是也听说过,煮茶用水贵在清轻甘洁,可是最重要的却是‘活’。惠山泉水固然是好的,山高路远,运过来水质已经变味。倒不如我这新鲜竹叶煎的竹沥水来得清爽。”众人哑口无言,且看他如何行事。

  苏轼让童子把他带来的竹沥水煮沸,这才从怀里取出锡纸包,打开来时,众人不由得哄笑。要知道斗茶都是用茶饼,像这种坊间粗制的茶叶,根本上不了台面。蔡襄捻须微笑道:“苏大学士,我这里有兔毫盏,借你一用?”

  苏轼摇头,却对欧阳修说:“恩师可有琉璃盏借我一用。”欧阳修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忙命人去取。仆人很快取来一个黄木匣,打开来看,里面是晶莹剔透两只琉璃盏。斗茶时以黑釉窑变的兔毫盏为最佳,苏轼非但不用茶饼煮茶汤,现在又要用透明的琉璃盏,已大出众人所料,现在都伸着脖子等着看他出糗。

  这时竹沥水已沸,苏轼取来茶瓶涮了一下琉璃盏,这才放入锡纸包中的茶叶,将沸水冲入。众人只觉得一股异样的清香扑鼻而来,琉璃盏中一缕白色的雾气袅袅上升,久久不散。再看茶色青碧透明,沉在琉璃盏底的茶芽缓缓竖起,立于盏中上下浮动,宛若一群仙女在云雾中起舞。众人都看得呆了,半晌欧阳修才想起,取小盏分出一杯茶,放在唇边,顿觉嫩香诱人,噙一口,口齿生香,咽下去后别有一种香气直冲腑腹,他不由得叫了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