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暗渡陈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例。鸿门宴后,刘邦为了麻痹项羽,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大队人马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作势要从原路杀回。关中守军信以为真,派主力防范栈道要塞。韩信靠“明修栈道”的行动,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到了栈道一线,然后派大军绕道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突袭成功,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韩信的计谋不光在楚汉相争中大显身手,在生活琐事上也有实用价值。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把“暗渡陈仓”用在一个小细节上。
每次在纪录片里看到英国首相丘吉尔讲话,我都暗暗佩服他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无论多长的演说,丘吉尔似乎从不看稿,只有在引用数据、文献时才戴上眼镜,拿起讲稿看一眼。最近看了些二战史料,没想到竟偶然发现了丘吉尔讲演的秘密。其实,他很多时候都是看着讲稿做演说的。但每次讲话中,丘吉尔都会引用一些数据和文献。读到这些地方,他都戴上眼镜,拿起讲稿,故意做出吃力阅读的样子。其实他的视力根本没那么差,平放在眼前的讲稿随时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丘吉尔“明修栈道”,有意暴露一个小缺陷——记不清数据文献的细节,却“暗渡陈仓”,换来一个大优势——听众认为他在脱稿演说,感觉更亲切,听得更投入。据说丘吉尔对《孙子兵法》很感兴趣,不知他的小智慧是否来自对《三十六计》的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