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鲶鱼效应创业故事

时间:2021-08-31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夫为了保证沙丁鱼的鲜活,在运送沙丁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放了一些鲶鱼进去,让沙丁鱼紧张起来,以增强群体活力,防止沙丁鱼死亡。这种有趣的现象被人们称作“鲶鱼效应”。鲶鱼效应说明,人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激发活力,不断创新。鲶鱼效应告诉我们,人才不流动,单位就会如一潭死水。引进人才,才能永保活力。单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用武之地。

  要吸引大学生来创业,必须培育大学生创业的“造血机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利用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吸引创业者种植双孢菇。最先来这里创业的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第一季双孢菇收下来,就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大学生创业园不仅吸引大学生前来创业,而且引发了“鲶鱼效应”,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这种做法告诉我们,大学生创业激情高,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用武之地。有了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4月初,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在江苏调研时说,应发挥大学生创业的“鲶鱼效应”。罗富和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是在宣扬这种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带动整个社会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实现一种创新创业引领。通过支持大学生这一有知识、有想法、有能力、有活力的群体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发挥他们的“鲶鱼效应”,带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变化,这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提高创业者成功率,制度扶持在行动。发挥大学生创业的“鲶鱼效应”,就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农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搞好了,等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开辟了一个天地,这对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是大有裨益的。发挥大学生双创作用,就要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优化创新政策供给,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切实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