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海河宣传队的用人机制很灵活,除了春秋两季排练演出外,其余时间就放假了。下一期听通知,不通知等于被淘汰了。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都在勤奋刻苦的工作。

机遇的故事

  我们演出的节目大多是自编自演,主要反映海河工地的好人好事,自己有创作组。由于我有创作基础,便成了业余创作组成员,每期放假都要留下来写节目。我写的第一个节目是天津快板《王桂兰上河》,这是个真人真事,农村女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加治河大军,可家长有世俗偏见,极力阻挠,展开矛盾冲突,有人物,有思想,演员能进能出。

  自以为很不错,结果一通稿,沙老师就提出了毛病,一,太长,咱们的演出水平,最多别超过五分钟。二,要讲群众语言,通俗的大白话。听了老师的教诲,顿觉茅塞顿开,马上回去修改,经过几次修改,稿才定下来。后来经过排练演出,效果很好,老师很满意,演员也高兴,因为一个好作品能让演员光彩照人。也提高了我的知名度。

  十几天的时间,写了一个节目,掉了足有几斤肉。因为写作太耗心血啦。白天太乱,就搭架子,构思情节,晚上写到凌晨,肚子饿的直叫,可当时啥吃的也没有,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接着写。白天睡觉夜间写作是常有之事,沙老师开玩笑的管我们叫夜猫子。

  当时搞创作连个桌子都没有,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蚊子咬的浑身起疙瘩,就找来艾草熏,烟气呛得人直流泪。有时停了电,就点根蜡烛坚持写。当时就想,咱是土生土长的苦孩子,吃点苦不算啥,只要能涨点本事,吃点苦也值得。

  搞创作还要考虑给谁写,最好还是量体裁衣,订身制作。根据我队男女青年多的特点,我写了以诗歌朗诵为主的节目《海河工地赛诗会》有男有女,有领有和,有诵有唱,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大家都说不错。后来,我还写了京东大鼓《寄棉衣》,写的是一民工收到一个邮包,里面是一件棉衣,不知是谁寄来的,最后反映到连队,连队反映到县团,原来是退休的团政委以匿名的方式从老家给他寄来的,事件很感人,此稿在省海河指挥部组织的创作交流会上得到了王政委的肯定,成了保留节目。

  写得多了,并能立在舞台上边演边改,效果很好。于是,便有了成就感,越写越想写,越写越愿写。

  生来个子矮,咱想快长高,就必须汲取营养。

  实践出真知,干就是最好的学习。

  知识靠积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