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的舞曲校园故事

时间:2021-08-31

  许多人对新概念获奖作者都有认识的误区,以为他们可以保送大学,至少对于考大学有一定的帮助。但事实上,早在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就已经彻底取消了保送政策。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招生”。我可以算是“自主招生”的第一批获益者。

  我于2004年获得第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那时我高二,不是应届生。第七届时,获得二等奖,这在当时,几乎就意味着失去了与高校沟通的机会,直接回归考场。我理科成绩不佳,高二时却身在理科班,高三时转文,当时全年级180个人,我的排名是138。老师问我要考什么学校,我说我想考复旦。没有什么人鼓励我,班主任和年级组长找我谈话时,说的是十分蹊跷又幽默的话:“你有决心……是好的。”

  好在上海的高考科目不多,3+1,理科卸下了物理化学之后,就仅剩一门数学是最大的磨难。彼时,我方写完20万字的散文写作及短篇小说集,几乎放下了一些学业。高三摸底考时,数学150分的卷面分,我只考了40多分。加上新概念的失利,只有平心静气地准备艰巨的复习任务,没有别的出路。

  我每天6点15分就抵达教室看书,晚上7点离开。我找出了高一高二全部的数学考卷,将错题一一订正。订正错题的过程是非常艰苦和枯燥的。甚至会引得老师的反感,“你怎么还在做这么老的卷子啊”。“这个我不是讲过的吗?”但我置若罔闻,依然笨拙的、不解风情的晚上刻苦订正,休息时就跑去老师办公室。有时候自己的老师不在,我就去找别班的数学老师。那时,我几乎是高三全体数学老师的噩梦。

  到了第一次模拟考时,我的数学成绩几乎已经能够稳定在110分左右。有了这110分,其他科目正常发挥的话,要考复旦就仅差5~10分了。就在这时,我的命运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复旦每年都会举办俗称“加分考”的考试,取得的成绩分为三档,A类为一本线即可录取,B类是线上加20分专业分,C类加10分。我参加考试的那年,是史无前例文科没有考数学的一年。我的考试一共分成文史哲综合和英文两门。我都考得不错,最后加分20。因为加的是线上分,我还是要考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就在我继续不停纠缠老师及折磨自己的档口,复旦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参加他们自行组织的面试。面试过后,我升到A档,虚拟录取。

  这无疑是高考前最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因为这意味着我只要考上一本线,复旦就能上。

  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安慰鼓励我说,我考110分很稳扎,只要放轻松,几乎不会影响大局。我也信了。当时高三过半,我好容易订正完了高一高二的考卷,但是仍然不敢放松。因为我的错题渐少,那些被我折磨过的老师们也都舒了一口气。

  而我人生最辉煌时刻的到来,则是到了酷暑,公布分数的那一刻。我数学考了史无前例的139分,也就是除了最后一题,所有我落笔的考题,都对。

  所以要回忆高考,我几乎没有什么浪漫的经验。我的高考历史,就是考数学的历史。写下这些,只是要鼓励所有的考生,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尤其是应试教育中,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不需要太懂、只需要用功,要摒弃浪漫的想法,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