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与练习

时间:2021-08-31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全解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与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训诫:告诫,教导。

  耸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颤chǎn抖:哆嗦,发抖。

  嶙lín峋xún:文中指人瘦削。

  凝níng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chu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hǎn:诧异,惊奇。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xuàn:头发晕,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yì: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2、相关知识:

  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情到一个具有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

  二、文章脉络

  文章共23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3),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情。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三、写作方法

  1、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倒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四、重难点导析

  ⑴“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⑵“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

  这个题目设计旨在引导大家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⑶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题仍然是培养我们细致阅读的习惯。“我”不能爬上山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的身体原因造成的。文中多处提到了“我”体弱多病,细心阅读就不难发现,“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几乎晕倒”以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侧面暗示。阅读中要善于找出这些带有铺垫作用的句子,体会写文章的周密表达。

  多处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励“我”“别做胆小鬼”;当大家离去时,他“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放心”;最后是他领着父亲来找我的。杰利是个和其他孩子一样贪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为杰利这个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为后文与父亲找到此处埋下伏笔,使文章行文更加严密。

  ⑷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内容。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⑸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体行动。

  【练习解答】

  一、文中有亨特心理活动的直接描述,他是通过行动、语言描写来刻画的,要仔细体会。后一问可由学生根据对人物的认识来回答,但要把握住基本点:身体不好,一向胆小,面对困难紧张乃至恐惧,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好方法,战胜了自我。

  二、“成就感”指终于下了悬崖的成功,战胜了怯懦的成功,运用父亲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经验的成功。对于亨特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战胜自我的成功。

  三、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壁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四、略。

  【类文品读】

  ①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

  ②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里头全是我公司职员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为了他们,我想不干都不行,我是被逼得往首冲。”

  ③“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使你往首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

  ④“没错啊,我自己的雄心和理想当然也逼我冲。想想,一个人不被逼,不被环境逼、理想逼,怎么可能成功?”

  ⑤我就是一个很全逼学生的老师。学生找我学画,我会建议他们用自己最珍爱的工具,因为我发现当他花了一笔令他心疼的钱之后,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然后,他们愈画愈好了,得到我的夸赞,盼着下次还能受赞美,于是加倍地努力。除了我遇,他们也自己遇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我班上许多作品入选美展和得奖的学生,都是在这样“内外交逼”的情况下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遇自己?为了以身作则,让学生每个礼拜都能见到老师新作品诞生,我也不得不画,因而有了更多的成绩。“教学相长”不也是“教学相逼”吗?

  ⑥一个在家从来不入厨房的人,留学在外,居然烧得一手好莱,因为环境逼。一个登山者,跳过一条他平常绝不敢跳的深沟,因为有只野兽逼。所幸世界上有“逼”这件事,我们才能超越自已,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于是你该理解下面这段话的道理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⑦这段话说的不就是四个字吗?

  ——逼你成功。

  1.简析第②段描写和语言上的优点。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划线处“内外交逼”的意思是: 。

  3.⑥段划线引文是谁的名言,引文在本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请给本文拟个题目。

  5.谈谈你今后如何对待“逼”?

  (参考答案:1.人物神态描写如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较具体形象;语言描写用“包袱”作比喻显得生动形象。 2.外部环境的压力与内在理想的动力交互作用,促使走向成功。 3.孟子引用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深化题旨,总括全文。(意思对即可) 4.逼你成功(语言概括简洁,能抓住主旨即可) 5.今后我要积极乐观地对待“逼”,变压力为动力,并且自觉加压,从而“逼”自己走向成功。(此为可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