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
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
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昏暗、八九米长。
内洞:黑:一团漆黑,什麽都看不见;提着汽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麽宽广;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麽大。
深奇:洞顶有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有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麽,也很值得观赏。
采用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孔隙和内洞的不同特点。
4、想:
作者此刻的心情怎样?
5、有语气朗读课文:
小组成员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6、小结:
金华的双龙洞无论是洞口、外洞、还是孔隙、内洞,景色各异,特点突出,真可谓是奇观异景,值得前去欣赏。
7、归纳这两段的段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全文既然写游览双龙洞,可为什麽还写路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在途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什麽?
2、讨论:
看到、感到、 听到。
公路:盘曲 溪声时时变换调子。
映山红:开满、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油桐:正开花、一从、一簇、很不少 一片明艳。
沙土:呈粉红色 在别处似乎没见过。
溪流:随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洞里流出来。
3、小结:
沿途景色犹如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风景画。它是那麽吸引人,双龙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画中画,景中景吗?洞内外浑然一体,真是美不可言,令人神往!
4、齐读课文,归纳段意。
六、总结全文
1、指名读句子,结合板书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说出主要内容。
3、标画出文中写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麽作用?
4、从本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大) (黑、大、奇)
入山──>金华城 ──>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像桥洞 宽) (窄小、低矮、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