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课前查阅梁思成先生有关资料,检索、了解一些建筑学、建筑史学知识为前提的。只有在学生把握了写作背景之后,他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涵。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读时间,只稍做点拨即可。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各段要点,此外,要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列举出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具体例子,并体味艺术创作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2.理解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掌握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
2.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味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传统文化和建筑文明的钟情,引导学生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2.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含蓄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课文题目含义
“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建筑是时空艺术,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指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即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
2.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
解决办法
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各自熟悉的歌曲(音乐)或建筑中找一些实例来,具体谈谈对重复和变化的理解。
2.疏理文章结构,找出全文主旨,归纳各段要点,分析讨论课文是如何体现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辩证规律。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从题目看,把“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似乎难以理解,文章要写什么?但只要看一看副标题就可知道,文章要谈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那么,“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是什么呢?这通感是否就是修辞格中的通感?认真阅读文章,答案自在其中。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近几年来,他于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自读开头段落,弄清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成化”的含义。
[明确]“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变化。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些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这一段是全文的纲。
2.自读2~7自然段,概括内容要点。
[明确]这几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3段说音乐,第4段说舞蹈,5、6、7段说绘画。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节奏,作者举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加以说明。舞蹈多是时间和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几乎所有的舞蹈都在变化中有重复,这重复就是指动作的重复。绘画中的“手卷”也多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都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作者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来说明。
3.自读8~15段,概括这几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这几段的意思是说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详细解说了故宫和颐和园的长廊。故宫从中华门到天安门是一口气排列下来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到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进入午门后又是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大殿。整个故宫的每一组群建筑,全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表现出皇家气象的大气。但统一中又有变化,朝房到大殿就是变化,大殿的主体与两侧的廊、庑、楼、门的不同也是变化,变化又不使人感到单一。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全都是无尽的重复,但长廊前的临湖回廊上的花窗就是一个变化,花窗的变化是长廊的前奏,重复和变化和谐统一。
4.自读最后一段,明确写作目的。
[明确]结尾一段批评了我们有些住宅设计的弊端,要么变化得眼花缭乱,要么重复得让孩子找不到家,即单一的千篇一律或千变万化,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们注意。
5.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
[明确]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
6.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试分析其中的语言的重复与变化。
[明确]二十个“一根”在语言上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
7.让学生从熟悉的歌曲或建筑中找出例子,谈谈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规律。
四、总结扩展
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或重复,或变化,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把许多杂乱的东西化为统一,在统一中再求得一定变化,这就是有机统一的规律。运用这种规律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意义重大。
五、课后作业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二。
2.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之间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创作中的重复
千变万化——创作中的变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