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时间:2021-08-31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学时】 4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学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二、体质的概念、构成、体质状况的评价及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概念(难点)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二)体质的构成(重点)

  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内部脏器结构密切相关,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其中,以体格、体型最为重要。

  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等。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

  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

  生理机能的差异性,反映了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机能的盛衰偏颇。

  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注意点:人体形态结构的差异性、生理机能的差异性和心理特征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三个组成部分;而这三个部分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体质中综合地体现出来。

  (三)体质状况的评价(了解)

  体质特征,通过体质的构成要素来体现。故评价一个体的体质状况,应从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心理特征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体质的评价指标(五项):见课本第198页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七项):见课本第198-199页

  (四)体质的特点(重点)

  1.先天遗传性

  2.差异多样性

  3.形神一体性

  4.群类趋同性

  5.相对稳定性

  6.动态可变性

  7.连续可测性

  8.后天可调性

  三、中医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略讲)

  (一)中医学史中表述体质概念的几种不同用词

  (二)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在《内经》中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

  东汉、宋、金、明清时期中医体质理论发展的概况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略讲)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是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脏腑、经络的结构变化和机能盛衰,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亏,都是决定人体体质的重要因素。研究体质,实质上就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藏象,以及精气血津液理论。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有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别差异、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等八个方面。

  上述八个方面可归纳成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类。先天禀赋,包括性别差异,归属于先天因素;其余则归属于后天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概说:

  1.体质差异的种类

  (1)群体差异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同一个体不同生命阶段的差异)

  2.体质分类的目的

  把握个体的体质差异规律及体质特征,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重点)

  (一)中医学体质分类的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及理论基础

  (二)古今医家对体质的分类

  (三)中医学体质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正常体质分类及其特征(重点)

  (一)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其中,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质

  (二)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各自的总体特征、具体特征(包括体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和发病倾向性)以及发展演变趋势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差异

  (一)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1.原理

  2.举例

  (二)体质因素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

  1.原理

  2.举例

  (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及过敏体质的形成,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

  原理

  (四)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和发病情况

  1.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

  (1)原理

  (2)举例

  2.体质差异决定着发病情况(类型)

  (五)体质因素决定着病机的从化(重点)

  1.质势、病势、质化(从化)各自的含义

  2.从化(质化)的一般规律

  (六)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传变(重点)

  1.传变的含义

  2.体质影响疾病的传变的原理及举例

  二、指导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证候类型的倾向性。

  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主要是以体质的差异为生理基础,体质是证候形成的内在基础(举例说明)。

  临床辨证应特别重视体质因素,将判别体质状况视为辨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三、指导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特色,而形成证候的内在基础是体质。体质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而注重体质的诊察就成了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包含着从体质上求本治疗之义。通常所说的“因人制宜”,其核心应是区别体质而治疗。

  (一)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举例。

  (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1.注意药物性味(举例)。

  2.注意用药剂量(举例) 。

  3.注意针灸宜忌(举例)。

  (三)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例。

  四、指导养生

  善于养生者,应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举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主要参考书目】

  1.何裕民等.新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2. 印会河,童瑶.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张挹芳主编.中医学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中医藏象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章 体质学说

  【复习思考题】

  1.体质的基本概念如何?

  2.体质由哪几方面的差异性构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体质的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4.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5.中医学体质分类的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和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医学体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如何?

  6.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述各型的总体特征、发病倾向性及发展演变趋势。

  7.简述体质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8.何谓质势、病势、质化(即从化)?质化(从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9.体质因素如何影响疾病的传变?试举例加以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相关文章: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2.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3.晏子使楚课件课件内容

4.秋游 教学课件 演示课件

5.英语课件ppt课件内容

6.《项链》课件

7.《赶海》课件

8.《燕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