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小学生教案

时间:2021-08-31

  无边无际的大海总是让人心生向往,你去看过大海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看海》小学生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自学提纲。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B、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C、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D、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三个不同角度看海各有什么特点呢?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预设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预设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预设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按方位顺序写一处美景。

【《看海》小学生教案】相关文章:

1.《青蛙看海》教案

2.关于《青蛙看海》教案

3.课文《青蛙看海》教案

4.青蛙看海的教案

5.《青蛙看海的》的教案

6.小学生看海作文

7.课文《青蛙看海》优秀教案

8.课文《青蛙看海》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