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课件
鲁教版的初三化学怎么设计教案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程序
(设问)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过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引导实验)活动探究一
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表观察所得:
第一次的5 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 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
(继续实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再进行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
回忆刚做的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方法。(讨论)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得多了。
讨论分析。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根据分析,理解概念。讨论分析:
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
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表。
(讨论)(投影)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和℃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板书设计)
理解表格中各数据的含义。
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结合自己所画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想出办法。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复习: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人某种溶质,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二、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鲁教版初三化学课件】相关文章:
1.鲁教版化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