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从宏观物质间的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得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并通过微观粒子在变化中的种类和个数的变化情况,真实的认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要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直观形象的物质间的反应向抽象的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过渡,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和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本节授课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儿单元“水和溶液”课题三“分子和原子”,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前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物质间的反应从微观的角度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但都是从宏观角度感受化学,但还不清楚或认识不到物质之间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要将宏观的物质间反应归因于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尤其是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反应入手、以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图片等说明粒子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讲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认识物质间反应的本质。做到实例举证、客观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微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温度升高,减少的越快?
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风处或阳光下干得更快?
3、走近花园处,为何能远远闻到花的香味?
4、放在水中的糖为什么不见了?水为什么能变甜?
5、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6、为什么把品红溶液放到水中能扩散?
【教师讲述】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以此来解释上述现象。
其实,通过科学方法早已证明,物质确实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真实的观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还能够移动原子。
【幻灯展示并讲解】图3-6、图3-7是苯分子结构和移动原子后形成的“中国”二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了。
分子的性质:
【教师举例讲述】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
1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如果中国13亿人数1滴水中的水分子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300万年)
(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10亿个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则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则需55万年)
【教师归纳】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与探究】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浓氨水,有怎样的现象?
2、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酚酞和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则有什么现象?
【教师归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①氨气在空气中扩散
②糖的溶解
③闻到花香、酒味
④樟脑丸的逐渐减少
⑤湿衣服晾干
【教师举例讲述】①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②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
③热胀冷缩
【教师归纳】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个H2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再如:CO2、SO2、H2SO4、P2O5等
【展开讨论】①从分子的角度,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②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举例说明】①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② 品红溶解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它们的化学性
质也没有变;
③ 物质“三态”变化
【归纳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讨论】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举例说明】①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再保持水的
化学性质;
②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
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归纳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归纳总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水电解动画演示
氢气和氯气反应动画演示
【教师讲述】所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改变,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个数不一定变。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呢?
【讨论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举例说明】①水电解时,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氧分子;
②H2在Cl2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个氢原子和每一个氯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学生讨论】 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
【讨论总结】氧化铝通电时,氧化铝分子分解成了铝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气分子,许多铝原子聚积到一起成金属铝。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终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归纳总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化学反应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
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分子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分子原子在变化中的情况: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
物质、分子、 原子与分子的联系:
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分子
【初中化学教案与问题归纳:《分子和原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