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

时间:2021-08-31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著名都会形成。

  2.发展和高峰

  (1)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

  (2)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

  (3)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深化拓展】

  1.想一想,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提示: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提示:商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影响加大,商业就会萧条;国家统一安定,商业就会繁荣。因此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等。

  3.想一想,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提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 、便于流通的货币;"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

  (2)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3)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

  提示: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成相应变化。

  三.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商鞅变法中就有许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对商业征收重税。

  2.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对商人征收重税,私营工商业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些许的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3.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深化拓展】

  1.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原因是什么?

  提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相关文章:

1.《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

2.农耕生活的课程教案

3.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案

4.时代和永恒的作文

5.关于城市夜晚的教案

6.《我们的城市》教案

7.《未来的城市》教案

8.巨伞下的城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