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课件

时间:2021-08-31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下面是《大禹治水》课件,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材内容简析: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课件】相关文章:

1.《大禹治水》的课件

2.大禹治水课件

3.大禹治水优秀课件

4.大禹治水识字课件

5.大禹治水的课件

6.大禹治水的课件内容

7.大禹治水公开课课件

8.大禹治水课件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