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说课课件

时间:2021-08-31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这节课的主导思想。

  (二)教学方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每份同样多。

  1、出示二(1)班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师:春天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

  2、学生汇报交流。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的创设情境是投影显示画面,同时放音旁白,在准备春游的食品的情境下,提出“怎样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办法分物品。】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今天我们每个组的同学也带来了一些水果(有的组带的是苹果,有的组带的是梨、香蕉),请同学们拿出1号学具袋,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1)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

  (2)组织交流分配方法,小组选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请几个每人分得同样多的小组站到讲台上,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4)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手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的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第一、第二幅图,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3)出示例1之后的“做一做”。

  学生看题,说一说题意。

  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以用10张面包图片代替面包分一分,也可以用书上的面包图画一画,然后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填写结果。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们分橘子呢?他想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各小组拿出2号学具袋,拿出15个橘子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

  (3)学生交流并展示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的同样多。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而问题5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要,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现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平均分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的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1)让学生把12根香肠儿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小组选代表交流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2)提出操作要求

  1)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3)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4)10个圆,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

  5)12个圆,按照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能分出( )种不同的结果?

  组织学生摆圆片,开展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把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

  (2)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每个花瓶里可以插几枝花?

  2、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说一说有几个梨?

  (2)用圆片代替梨,让学生把9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3)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品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课小结。

  【一节课通过情境、设难、探索、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除法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1.除法的认识课件

2.小学认识除法课件

3.分数除法说课课件

4.认识除法说课稿

5.认识word课件 说课

6.西师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7.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件

8.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