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案

时间:2021-08-31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对已有知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计算除法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 “3 ÷ 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

  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分一分,看看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

  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把3张饼平均分成4份”,完成了从观察到想象,从个别到其他的思维过渡,同时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恰好是相应除法算式的结果,发现除法算式各部份与分数各部份的关系,并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比如“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中的“相当于”而不是“就是”,便于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 )/( ) 4÷3=( )/( )

  9/5=( )÷( ) 3/8=( )÷( )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 )/( )米 3克=( )/( )千克

  23分=( )/( )时 59秒=( )/( )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二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第65页。

  教学地位: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讲分数的产生时,学生认识到在整数计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表示,初步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习分数的意义时,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蕴含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没有明确点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学习,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教材分析: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正确选择教法的前提。把握教学内容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所谓全面指从思想教育、能力、非智力的心理品质等全面考虑(见教学目标);所谓具体指在40分钟内实现知识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的各项任务;所谓恰当,指教法的选择符合教材的内容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注意不随意拔高和降低教学要求。避免重点不突出,难点过分集中,以及贪多求快偏差,教师在选择教法前,要深刻地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教师要从具体教材中选择本质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和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例如,分数与除法的概念教学,要明确其本质特征,一是计算整数除法不能整除的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以1/3个为例,按照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一个的1/3,就是1/3个,还可以这样理解1/3个,表示把一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米。二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用文字表示,即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在分数中分母不能是零;还可以用字母表示a÷b=a/b(b≠0)。三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述为除法与分数的比较: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线,除数相当于分母,商相当于分数值。

  其次,选择教法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生形成概念必须经过思维的加工,逐步完成从具体形象到抽象化的过渡。由于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局限,实现这一过渡需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为此,要帮助学生形成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概念拟分五个层次(一)复习旧知,引进新课;(二)启思讨论,探求新知;(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四)比较分析,发现规律;(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第三,选择教学必须考虑结合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智力,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分数与除法”这节概念课要侧重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例如,在寻找规律,这一层次安排4个步骤:(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实际操作:让学生拿出同样大小的三个圆形纸片,把3个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你们能分吗?(3)展示分法:出示3种,有一种是把3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出一份,这一份是3个饼的几分之几?把3个1/4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个饼的几分之几?(4)初步抽象: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3/4个饼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这样,通过教学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长智慧,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事物是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教育理论重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为了“不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初步掌握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通常是引入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遵循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的基本规律:感知表象——建立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等基本环节,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逐渐掌握上述的“程序”与“规律”,以提高数学概念的自学能力。

  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中,学法指导体现于(1)抓要点,促联系;(2)抓理解,促深化;(3)抓方法,寻策略;(4)抓整理,促记忆。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一组对象中的每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了解,(例1、例2)对对象间的属性异同进行剖析,接着通过比较,采取异中求同的方法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共同属性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a÷b=a/b(b≠0),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外延,强调b≠0,弄清其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并进行适当划分从中渗透比较、对应等数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策略,进而构建新概念系统。如设计通过填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与除法各部分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样,帮助学生将所学感念纳入知识系统,形成良好稳定的认知结构。

【分数与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1.《分数除法练习》教案

2.《分数与除法 》教案

3.《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一)》教案

4.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5.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教案

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

7.分数除法的课件

8.《分数与除法》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