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
对幼儿来说,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非常直接具体的。他们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并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瓶子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能生成许多探索活动的材料。我们根据瓶子不同的材质、软硬度及大小,选取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塑料瓶、眼药水瓶,加上沙子作为辅助材料,进行了空气占有空间现象的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存在。在充分探索和了解了这种科学现象形成的原理后,再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将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开始科学探究,更益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知道空气的存在。
2、能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享受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眼药水瓶、彩色沙子、装好彩沙的塑料瓶若干。
2、装沙子的盒子人手一份,抹布四块。
3、大小、材质不同的各种瓶子若干。
4、一个彩色沙瓶成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瓶子宝宝,可是它们肚子里空空的,想吃一些沙子,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提出要求。
师:在后面的桌上我给你们准备了瓶子和沙子,请你找到一个瓶子宝宝试一试,看看用什么方法能让瓶子宝宝顺利地吃到沙子!
在操作的过程中,请你保持桌面的干净,不要让沙子漏到桌上,动手去试试吧。
二、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三、师幼分享实验的`结果。
1、师:你的瓶子宝宝吃到沙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2、师:谁用不同的方法让瓶子宝宝吃到了更多的沙子?
3、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当我们用力捏瓶子时,瓶子里面的空气被挤压了出来,手一放松,空气宝宝就又回来了。因为我们把瓶子口放在了沙子里,手一放松,外面的空气就把沙子推进了瓶子里。这样一捏一松,瓶子宝宝就能吃到很多的沙子了。
四、幼儿再次实验。
五、探索挤压的方法。
1、师:为什么用了同样的方法,有些瓶子宝宝吃的沙子多,有的吃得很少?
2、教师小结:原来沙子的多少、瓶子插入的角度、用力的程度等,都与瓶子吃到沙子的数量有关。当瓶子宝宝的口向下,斜斜地插入彩沙,用力捏瓶子,手慢慢松开,瓶口朝上拿出来,沙子就自动被吸进瓶子里了。这样反复几次.慢慢地瓶子里就装满了沙子。
3、师:刚才我们让瓶子宝宝吃到了很多的沙子,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挤压瓶子会发生什么呢?
4、教师小结:把瓶子倒过来挤压瓶子,沙子就和瓶子里的空气一起被挤压了出来。
六、制作彩色沙瓶。
1、师:用这样的方法还能做出彩色沙瓶呢!(出示成品)
2、师:我在后面的桌上还准备了许多不同的瓶子,请你选一种瓶子也来做一个彩色沙瓶。
3、幼儿制作。
4、将幼儿制作的各式彩色沙瓶进行布置和展览。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游戏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是形影相随的,游戏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因此,我园一直以"儿童中心、游戏精神"为教育理念,就是要让教学活动更符合儿童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本次活动,我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体验,给幼儿足够的创造空间。活动以瓶子宝宝为主线展开,用瓶子宝宝怎样吃到沙子、怎样吃到最多的沙子、为什么能吃到最多的沙子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了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在每一次操作活动中,孩子们总会冒出一些十分动人的话语:"沙子真细,捏在手里就会流走,那我就把它捏进瓶子里。""用瓶子宝宝在沙子里面兜来兜去,就像开火车一样。"从这些天真的话语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们对于问题的努力探索,还能感受到孩子们忘我、投入的活动状态。
在了解了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后,我又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这种现象,孩子们看到老师呈现出的彩色沙瓶都开心地喊了起来:"好漂亮!一个瓶子里有好多种颜色的沙子。"瓶子中的彩沙分层而置,看似融合却又不混为一体,这种美丽的景象让孩子们为之惊喜、为之跃跃欲试。彩色沙瓶的制作,既贴近了活动的主题,又用艺术的美点亮了整个活动。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敢于放手去探索,忘我地投入活动,并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这种享受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意义乃是对生活本身全面彻底地体验——去全面地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中班《彩色沙瓶》科学教案附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