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新区丹阳中心学校 杨协明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页和89页
教学目标:
(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 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
生1:这是一个梯形。
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铺垫孕伏。
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
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
(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
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