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词五首》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

  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本课的范读视频。

  2.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3.教师为学生解读关于“词”的知识。

  三、解读课文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补充词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文章大意: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