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第二、......,......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第三、......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四、......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第五、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第六、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第七、用动词为是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第八、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相关文章:
4.判断句高中文言文
6.文言文判断句高中
7.文言文判断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