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

时间:2021-08-31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熀蠊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舍: 家.

  ②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③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④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⑤贾人: 商贩.

  ⑥衒卖:沿街叫卖.

  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⑧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去。

  ⑩槁(gǎo)——草木干枯。

  ⑾耘苗:给苗锄草

  ⑿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

  4。《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翻译: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後,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

  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小升初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相关文章:

1.小升初语文近义词知识重点

2.小升初语文考试文言文知识复习

3.小升初语文之文言文知识点

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5.小升初文言文重点练习卷

6.小升初语文:成语知识总结

7.小升初语文古诗知识

8.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秋水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