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时间:2021-08-31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是什么?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下面来看看。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

  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继位。据说曹丕因为害怕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夺了曹彰的兵权,还逼曹雄自杀,又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现“兄弟”二字,不成便要处死他。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那么,历史上真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吗?

  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曹植不可能写出如此感情直露,矛头直指曹丕的诗作。曹丕即位后,作为曾经和曹丕争夺嗣位的曹植,处境之难可想而知,明里暗里都会受到曹丕的排斥和打击。身在屋檐下的曹植只能选择把不满的情绪藏在心里。并且,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对曹丕诚惶诚恐。被贬为安乡侯的时候,曹植写了《谢初封安乡侯表》。黄初四年,又写过《封鄄城王谢表》。这些诗里虽然流露出难掩内心的苦闷,但还是努力把话说得很委婉、含蓄。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曾借手足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当局的不满,但仍然措辞讲究,把矛头指向别处,对曹丕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从这些可以看出,曾遭受过多次迫害的曹植,已经变得非常谨慎。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句显然是对曹丕的不顾骨肉亲情的揭批,是对他残害自己亲兄弟的强烈指责。这样的表达,与他一贯忍气吞声、低头做人的风格大为不符。

  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七步成诗的”的说法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而《世说新语》带有小说的性质,不可作为实据。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进小说中,并发展了这个情节,从而使这首《七步诗》家喻户晓。

  曹丕究竟有没有迫害曹植作《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据说是曹丕准备要杀曹植时,命令曹植走七步,曹植遭受迫害时所作。

  但三刀却颇为怀疑!

  以三刀看来,作古诗对现代不读书的人而言,确实难度不小,但对于曹植——人称天下才高十斗独占八斗的男人,不就是家常便饭么?而且曹家三父子在历史上建安文学时代都是文笔出众的佼佼者,出口作一首兄弟情谊的诗还不是砍瓜切菜?曹丕如果真要为难曹植,为啥偏偏要挑曹植最擅长的文学呢?所以此处有第一个漏洞:因为如果曹丕如果真要杀曹植,完全可以派他去领军打仗,然后打败回来再处置,这样杀得也是大家心服口服。

  第二个疑点,姑且不论曹丕要曹植作诗的逻辑合理性,再来看看走七步作诗的时间问题。

  走七步需要多少时间?这在传说中完全没有说。曹植可以走一步想一个小时说一句,也可以走两步再想一个小时说一句,想出第三步再想一个小时。也即七步诗的难度等于一点难度也没有,因为没有限定一步走多长时间。真正有难度的除非曹丕下令曹植七秒内做出七步诗,或者每一步必须一秒内走完,但是根本没有吗!

  第三个疑点,就是居然有小太监向卞夫人通风报信,然后卞夫人出场救下曹植!

  姑且不论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也不说曹丕居然那么听话,区区一个太监,竟然在没有曹丕同意的情况下,会去为了救曹植搬救兵。

  这个太监完全就是曹植同党吗!曹丕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一个胆敢当着朝臣面子上,跟他唱反角的小太监在他身边,不早就咔嚓了么?

  而且素来皇宫大院都是各类心机权术玩家的角斗场,这个小太监有什么胆量敢于干涉这类兄弟争权最忌讳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跟曹植有交情,但是彼时曹丕已经登上大位,完全是赢家,作为人本能趋利避害,肯定要站在胜利者背后吗,怎么可能和落水狗一样的曹植明目张胆勾结?

  第四个疑点,曹操刚死,曹丕初登大位,根基不稳。如果立刻就向曹植开刀,必然曹植这个派系的人脉离心,肯定要投靠刘皇叔和孙碧眼吗!曹丕是笨蛋吗?曹操有糊涂到连位置传给谁都不知道吗?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站在顶点的成熟理性的政治家好不好?

  当时外部环境刘皇叔和孙权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治家,豪强和英雄,如果曹家这时内部有点风吹草动,必然会遭到二人联手搞趴下。

  所以,曹丕即使是要动手搞曹植,至少也得等位置坐稳了,外面局势稳定了,才搞好不好,显然此时动曹植时机不对!

  而对于这一点,金正恩同学不就活生生给大家演示了下如何在封建王朝度过政权交接过渡期的例子么?

  最后一个疑点,就是曹植被贬到甄城后,曹丕居然还去看望他,兄弟俩居然把酒言欢,不但没有兵刃相见,也没有毒酒害命。而且曹丕挂了后,曹植居然痛哭流涕还做赋凭吊。理论上讲,如果曹丕阵压迫曹植,此时他完全可以出来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了,而不是哀悼好伐?

  说完上述疑点,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这个故事不是记在《三国志》或者其它史书里面,而是记在《世说新语》里面,还有《三国演义》也拿来说事。

  但《世说新语》是什么书,是专门猎奇搜集八卦类的小小道消息的书,根本不是史书。里面甚至还说曹彪暴毙也是因为吃了曹丕酒席的枣子后而死,完全就是黑曹丕的小报,完全是曹丕没给钱报复人家的好不好?而《三国演义》连东风都能被诸葛亮扇两下扇子就扇出来,也就更不靠谱了好不好?

  所以,不能拿来当作事实来看,同样的《七步诗》除了世说新语说是曹植写的外,其他史书根本没有提及。而且从诗歌太过的.风格和语感,完全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飘飘兮似流风之回雪,宛若兮如轻云之蔽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纵横捭阖的曹植风格不搭调好不好?

  再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曹丕继承大位的历史过程。

  虽然有说曹丕曹植争权,甚至杨修因为跟曹植走得近被咔嚓。但相比较于曹植的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曹丕一样也是才情了得,“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比起子健的奔放飘逸,更有一种稳重清丽好不好。所以才气不是决定大位是谁,问题是当时曹操集团面临的对手和局势,一个是人称刘皇叔,草根创业的枭雄,霸占汉中宝地,对曹操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个是孙权,十八岁接下孙策的位置,就敢以五六万人跟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大战,而且将曹操打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说“生儿当生孙仲谋”的男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曹丕和曹植争权,必然结果和袁绍挂了后的结局一样,袁氏兄弟二人争权,然后被曹操压到公孙康处,被砍头送回来,所以为了避免兄弟争权,大位只能传给曹丕。而且历史上也有记载是曹植识得大体主动让权好不好,至于什么曹植喝酒违纪开城门等等触怒曹操完全是扯淡!

  曹操什么男人,号称识人用人专家的男人!对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谁行谁不行不早就一清二楚?而且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一代枭雄,对于曹氏集团在他死后面临的压力难道不是一清二楚?

  故而,曹丕曹植争权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而且曹丕曹植也不存在有利益冲突,完全就没有什么七步诗的事情,不过是好事者为了黑曹丕编出来的小故事罢了。

  曹丕的位置是曹氏集团集体决策的必然结果罢了,因此《七步诗》是假,是劳动人民总是同情弱者,后人同情落魄天才曹植,故意黑曹丕罢了!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相关文章:

1.正史曹丕曹植七步诗

2.曹植作的七步诗

3.曹植七步诗的原文

4.曹植七步诗版本

5.曹植写的七步诗

6.曹植七步诗来历

7.《七步诗》曹植

8.七步诗(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