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时间:2021-08-31

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书画家,有“康熙秀才、雍正单人、乾隆进士”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原文】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创作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动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作者简介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作者简介】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苏州,后迁兴化。出身穷苦,天资奇纵。自幼读书聪颖,但屡试不中,至乾隆年(1736)中进士,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因为荒年开仓赈济贫民,又助农民胜讼而得罪了豪绅,被迫罢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余时间他均在扬州,靠作画、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曾有诗云:“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这首诗是郑板桥描述自己画竹的艺术体验。通过对竹子长期而又细微的观察,郑板桥所描绘的竹子千姿百态,达到了匠心独运、神韵高远的境界。

  郑板桥画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在观察和思考上不惜呕心沥血,从生活中获取感受。郑板桥有一段朴素无华的生动自述: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为了求得对竹子的透彻了解,郑板桥在夏天时把竹床放在竹林中,卧看新竹的生长气势;秋天,他用竹子作窗棂,透过纸窗观看竹影的多彩多姿。郑板桥爱竹如醉如痴,已养成一种竹癖,他甚至睡在斋房床上时,还在凝神静听竹子被风吹雨打的声音!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艺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画家,似乎是郑板桥。他是江苏兴化人,是扬州画派的首领,以画竹最为著名。现在,苏州、杭州的许多名胜古迹中都还有他的字画的石刻、木刻和手迹(复制品)陈列。

  郑板桥是一个“怪人”,他在山东潍县和范县做了十二年“七品芝麻官”,因维护劳动人民利益被罢官,寓居扬州。二十年前就在扬州卖过画的郑板桥,这时已六十岁了,“告老”还乡,名气更大。他刻了三个印章,一曰“二十年前旧板桥”,一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一曰“七品官耳”。名气大,找他画画的人自然多。扬州是个“盐商”聚会之区,有钱的人多,但越是有钱的人就越想揩油。揩油者即剥削也,养成了剥削习惯的人,往往以不花钱而得到名画家的画为乐。

  1754年春,正是乾隆皇帝游罢江南之后,郑板桥的名气更大了,向他索画的.人也更多了。郑板桥有一个要好的朋友靳秋田,请他作画,借此机会,他就发起牢骚来了。他在给靳秋田的一幅题字上写道: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这是为什么?板桥接着写道: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这个宣告一出,那些扬州的盐商、富商,都知道郑板桥的字画,没有报酬是难以得到的,但是,他们又要计较,如何以最少的报酬去取得郑板桥的画,到他家里去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有的送几个粽子,有的送一蛊“水晶肴肉”,有的说:“文人是不要钱的,所以我不敢送钱,只送上你最喜欢的十枚盐茶鸡蛋。”

  郑板桥一一拒绝了这些请求。1759年,他在自己的门前写了一张“润格”(为人做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题名为《谢客》: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润格”之下,郑板桥又写了一首十分风趣的诗: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板桥真正是要钱吗?钱也是要的,在那个时代,郑板桥由山东潍县任上两袖清风地回来,靠卖画得来的钱为生,也随时周济贫民。《清史列传郑燮传》上说:(晚年)“尝置一囊,储银及果食,遇故人子及乡人之贫者,随所取赠之。

【郑板桥咏雪诗句及赏析】相关文章:

1.郑板桥的咏雪的诗句

2.郑板桥咏雪的诗句解释

3.咏雪的诗句及赏析

4.咏雪的诗句赏析

5.咏雪的古诗句

6.咏雪的诗句

7.咏雪诗句大全

8.冬日咏雪诗句

上一篇:有关鸟的诗句 下一篇:咏雪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