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

时间:2021-08-31

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

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

  篇一:描写玉龙雪山的诗

  1淡妆素裹玉龙山,晶莹剔透雪中情。

  2雪域仙山秘境长,无人踏雾揽苍茫。

  3久慕逢飞霰,尊容隐雾中。留得遗憾在,且作梦游龙。

  4亘古冰峰高域情,玉龙持护纳西擎。

  5杜鹃仍叠银铧处,忽见过云隐玉龙。

  6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7嶙峋万仞终年雪,泻玉流穿古镇滂。

  8谁言破腊无春意,且看山巅雪莲花。

  9雪歇晨光十几峰,半山绿白半山红。杜鹃仍叠银铧处,忽见过云隐玉龙。

  10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11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

  12留得遗憾在,且作梦游龙。

  13雪峰映碧潭,意境如仙赋。

  14云浮瑶玉色,皓首碧穹巍。

  15萧风劲舞玲珑处,笑访冰魂雪域家。

  16柔水绕雄山,玉壁金川。咆哮巨浪上云端。素裹银妆娇且艳,游客惊叹。扇子竖峰颠,雾绕腰间。一条索道上高悬。览尽玉龙风景秀,壮丽天然。

  17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

  18皑皑银雪山峰遍,遐尔闻名一泫然。

  19雾笼云遮缥缈中,浑然浩气贯苍穹。寒光耀日峥嵘面,好个擎天碧玉峰!

  20摘下浮云作嫁纱,撷来银月试菱花。萧风劲舞玲珑处,笑访冰魂雪域家。

  21寒光耀日峥嵘面,好个擎天碧玉峰!

  22巅峰寻雅趣,何惧步维艰。

  23玉龙飞舞云缠绕,万仞冰川直耸天。

  24雪山高,雪山娇,索道如飞上碧霄。十二峰峦犹白马,皑皑公主策蹄遥。

  25四季常思雪,孤村见雪山。

  26久慕逢飞霰,尊容隐雾中。

  篇二:形容玉龙雪山的诗句

  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

  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

  安得乘风临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出自初唐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杨炯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正规武装组织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杨炯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杨炯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杨炯别具机抒,以象征正规武装组织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长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杨炯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杨炯的艺术功力。首先杨炯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杨炯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比较可取,因为第一联已说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应该紧接在“烽火”句下了。

【形容玉龙雪山的古诗句】相关文章:

1.形容玉龙雪山的诗句

2.关于古开头的诗句

3.古爱情诗句

4.形容女人诗句

5.形容冬天诗句

6.形容爱意诗句

7.形容冬天诗句

8.形容失意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