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延楼记》的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1-08-31

《景延楼记》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予尝夜泊小舟于峡水之口,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则楚之羁也,大者宦游之楼船,而小者渔子之钩艇也。岸有市焉。予蹑芒屦策瘦藤以上,望而乐之。

  盖水自吉水之同川入峡,峡之两崖对立如削,山一重一掩,而水亦一纵一横。石与舟相仇,而舟与水相谍。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下视皆深潭激濑,黝而幽幽,白而溅溅。过者如经滟滪焉。峡之名岂以其似耶?至是,则江之深者浅,石之悍者夷,山之隘者廓,地之绝者一,顾数百里不隔矣。时秋雨初霁,月出江之极东,沿而望,则古巴丘之邑墟也;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溯而顾,则予舟所经之峡也。市之下,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时夜气寒甚,予不暇问,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至今坐而想之,犹往来目中也。

  隆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予故人月堂僧祖光来谒予,曰:“清江有谭氏者,既富而愿学。作楼于峡水之滨,以纳江山之胜,以待四方之江而陆憩者。楼成,乞名于故参政董公,公取鲍明远《凌烟铭》之辞,而揭以‘景延’。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愿毕公之志,以假谭氏光。” 洪培欣.

  予曰:“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曰:“然。”予曰:“山水之乐,易得不易得,不易得而易得者也。乐者不得,得者不乐;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故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辈,非一丘一岳之人耶,然独得竟其乐哉;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欲脱去而不得也。彼贪而此之廉也,彼予而此之夺也,宜也。宜而否何也?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祖光曰:“是足以记矣。”乃书以遗之。

  译文

  我曾经坐小船,夜晚停泊峡水之口。前后左右,不是楚地的商船就是楚地的游览船。大的如官吏的楼船,小的似渔夫的钓艇。岸上有集市。我穿着草鞋,拄着藤杖,离船上岸。左右观看,十分愉快。黄金水自吉水同川入峡,峡的两崖对立,如刀削成。山一重一掩,水一纵一横。石与船相碰撞,船与水相激荡。船夫手眼稍不一致,危险就来了。下面都是深潭激滩。潭水黝黝,深不见底。浪花四射,白溅如雾。在这里经过,仿佛滟预堆一般,令人心惊神悸。峡的得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江流到这里,水变得浅了,险峭的.岩石变得平了。而重山峻岭忽然开阔,平地尽处,一望几百里没有任何阻隔了。当时秋雨刚晴,月亮从江的东面升起。远处,古代巴丘城邑的故墟,隐然在望。近处,玉笥山劈面挺峙,群峰耸翠。回顾后面,则是我刚刚经过的峡江。集市下边有栋宇,若台若亭。当时夜气很重,十分寒冷。我顾不上去打听,就哼着山谷先生《休亭赋》,下岸登舟了。今天,坐想起来,还历历如在目前。

  隆兴甲申年二月二十七日,我的老朋友月堂和尚祖光来会我说:“清江有个姓谭的,家既富有,又有心学问。在峡水之滨建了一座楼,以收揽江山的胜景,招待四方来这里旅行的人上岸休息。楼成之后,曾请已故参知政事董公命名。董公取鲍明远《凌烟楼铭》中‘瞰江列楹,望景延除’句意,名曰‘景延楼’。想请您作文以记之,而没来得及。希望您完成董公遗愿,给谭家以光采。”我问:“景延楼是否就是我往日看到过而未暇去的那座楼呢?”祖光答道:“是的。”我说:“山水之乐是容易得到又不容易得到,不容易得到而又容易得到的。知山水之乐的人,往往得不到;而不知山水之乐的人,却往往得到了。贪山水之乐的人,山水之乐往往不给他;不贪山水之乐的人,山水之乐也不会失去。因此人和山水,每每两相求而不两相合。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本非山水中人嘛,可他们偏偏能够享受山水之乐(这是因为他们贪求山水之乐的缘故。)而居住在山区和水上的人,本是山水中人嘛,却讨厌山高水寒,且以寂寞为苦,总想离开那里而不可得。(这样看来),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是贪者,而山居水宅之民是廉者。贪者予之,廉者夺之,不是很合适的吗?然而,为什么又说贪者不予、廉者不夺呢?现在,谭氏的得山水,是山水之幸呢,还是谭氏之幸呢?为我问问吧。”祖光说:“这些就可以记了。”于是,写了下来,送给他。谭氏兄弟二人,哥哥名汇,字彦济;弟弟名发,字彦祥。有一老母。家庭很和睦。这些都是祖光说的。杨万里记。

  赏析

  《景延楼记》宋杨万里撰。作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本文系受友人祖光之托为谭氏所筑景延楼而作。它描绘了峡口上下的秋日夜景,介绍了此文的写作原由。

【《景延楼记》的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关于黄冈竹楼记原文及译文

2.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3.《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4.《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5.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6.《眉州远景楼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7.苏轼《眉山远景楼记》原文及译文

8.《张延赏》的原文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