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或更换诗文中一二字者,即可为师。后来用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字师的`原文和翻译,欢迎查看!
【《一字师》原文】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选自《五代史补》〕
【注释】
①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齐己:唐朝诗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谒焉:拜见他。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焉:他,代郑谷。
④矍(jué)然:惊讶的样子
⑤兼:提起,整理。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内衣三种法衣合称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头触地。
⑧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礼方式。
⑨自是:从此。
⑩士林:旧时称读书人叫学士;士林,即指众多读书人。
【《一字师》译文】
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更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这以后,读书人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一字师》故事】
元代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诗作风格清婉,多写自然景物,间或写民间疾苦,著有《雁门集》。有一次,萨都剌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个老人看见这联诗后,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剌一见此情,知道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向他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写得的确不凡,摹景状物,别有意境。只是上半联已有一个‘闻’字,下半联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萨都剌豁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什么字为好?”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萨都剌试着把“闻”雨改为“看”雨,仔细玩味,觉得果然更好。上半联的“看”字隐“眼”意,下半联的“听”字隐“耳”意,不仅更符合诗的“工对”,而且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萨都剌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一字之师”。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谦虚好学的人,随处可得“一字师”。这种事古代有,近现代也有。
【一字师的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1.一字师原文翻译
2.一字师文言文翻译
4.师说原文和翻译
7.学记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