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词·百姓归周老》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前言】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组诗。这组挽词紧紧扣司马光的事业落笔,写得庄重肃穆,雍容典雅。第二首诗说天下百姓早已期待司马光执政,以古代圣贤衬托司马光作为“名相”的高大形象,对司马光被任用太晚、赍志以殁表示惋惜。
【注释】
⑹曹蜍:即东晋尚书郎曹茂之。
【翻译】
天下百姓早已像商末民心都向着周文王一样期待司马丞相施展抱负。这正是政治形势急遽变化的危急存亡之时,可惜他已病体支离。他还是像周公和霍光一样肩负起辅弼幼主的责任。他鞠躬尽瘁,就像诸葛亮,虽然享寿不高,但比起曹蜍之辈可强多了。
【赏析】
第二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泛写而着重于司马光晚年才得拜相执政一事。首联说司马光在未被起用时早已天下归心,正像商朝末年民心都向着周文王一样,又像孔夫子在等待施展抱负的时机。《论语·子路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就是“三年待鲁儒”句所本。这里虽然也是抬出两位古圣人作比,却与第一首的写法不尽相同,因为这里是从天下百姓的角度说的。说百姓早已期待司马光执政,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的意味。这就更加拔高了司马光,衬托出作为“名相”的高大形象。
颔联说司马光拜相时正是政治形势急遽变化的“危急存亡之秋”,可惜他已病体支离,行动都不方便了。《汉书·外戚传》里有“世俗岁殊,时变日化”的说法,“时方随日化”句即从此化来,意思是适逢多事之秋。这也是站在王安石变法的对立面说的,认为变法闹得夫下大乱,亟待司马光出来收拾残局。总之,这一联是对司马光任用太晚,使他赍志以殁表示惋惜。
颈联承颔联之意而语气一转,表示慰藉。古代的顾命大臣受命辅弼幼主,太后坐在玉几旁嘱托。据《礼记》,周公摄政辅佐成王时在明堂上统率百官,《史记》里也有汉武帝召画匠画周公背负成王图赐霍光的故事。“玉几虽来晚,明堂讫受图”,即说司马光在神宗死后被高太后起用入相,终于像周公和霍光一样肩负起辅弼幼主的责任。神宗支持新法,他死后哲宗即位,年方十岁,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支持废除新祛,旧党得势。
尾联用“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说司马光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虽死犹生,虽然享寿不高,比起尸位素餐的曹蜍之辈可强多了。曹蜍是曹茂之的字,东晋尚书郎。《世说新语·品藻》里说:“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这样的结尾也很高明,不是泛泛地哀叹其早死的不幸,反而说这比白活着无所作为要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把死者的身份更抬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