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怀子由作翻译赏析

时间:2021-08-31

  《满江红·怀子由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江红怀子由作翻译赏析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前言】

  《满江红·怀子由作》,是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元佑六年辛未(一〇九一)八月,作于东京赴颍州军事知州途中”(《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第六九六页《满江红·怀子由作》)。“(元佑)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宋史·苏轼传》)。细细地品读词意,此词当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之负,厌于官场倾轧,企盼归隐休闲之乐而作。

  【注释】

  (01)元佑六年(一〇九一),赴颍州 (州治今安徽阜阳)军事知州时作。

  (02)“清颍”,“颍”,颍水,淮河支流颍水。颍州滨临颍水,在其下游。《嘉庆一统志》卷二五《河南府一·颍水》:“阳城县阳干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03)“目断”,元本作“来送”。

  (04)“孤帆明灭”,元本作“征鸿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鸟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乱”。

  (06)“青山白浪”,卢纶《送元昱尉义兴》:“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

  (07)“万重千叠”,元本、二妙集、毛本作“万里千叠”。

  (08)“辜”,元本、毛本作“孤”。“意”,元本作“语”,毛本作“忆”。

  (09)“对床夜雨”句,傅本注:“子由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子由尝读韦苏州诗,有‘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轼始为凤翔签判时,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外,马上赋诗一首,有‘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之语。“孤负”二句:追念过去兄弟一起生活——对床而卧,夜听雨声的情景,并叹息当时相约退隐之语未能实现。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

  (10)“添”,元本作“雕”。

  (11)“昨”,原缺,据毛本、朱本、龙本补。傅本作“梦”。华发,花白头发。

  (12)“衣上泪”,刘希夷《捣衣篇》:“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翻译】

  清澈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赏析】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全词苍劲淳厚,寄慨遥深,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

  词人开篇以情驭景,以四处迁徙的孤鸿自比,充满了即将远行前的孤寂和惆怅。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这几句情景交融,颍州的自然景物与词人复杂的离情浑然融为了一体。“辜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只可惜我们两个至今仍陷身官场,不能像当年我们约好的那样归隐山林,一起对床倾听夜雨打叶的声音。苏轼与苏辙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韦应物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句,相约以后早退,共享闲居之乐。苏轼任凤翔幕府时,临别赠苏辙诗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这两句充满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意境清幽而浪漫,从中可见词人内心深处的高情雅致。“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这三句是对不得相见的抱怨,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沧桑之感,蕴含着对兄弟的深厚情意。“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这四句开始转入对兄弟二人相会汴京的想象。“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这四句继续想象重逢时的喜悦情景。“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这三句想象与兄弟相见后共同游春赏景的情景,语言别致,意境清新优美,充满浓浓的诗意。

  这首词感情真挚动人,词人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当时作者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