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刚才,当聂耳谱曲、田汉作词的《毕业歌》激昂的旋律在体育馆内唱响时,我看到学士帽、硕士帽和博士帽下面六千多张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无限的留恋与憧憬。我相信,此情此景,将永远定格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成为人生最难忘的瞬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最幸福的江南人!在经历了学海拼搏、生活考验之后,终于收获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成功。这份成功在带给你们及你们家人无比幸福的同时,也为倾心培育你们的母校带来了无上荣光!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你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毕业!
前几天,我在学校微信上读到一篇题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的文章,充满着毕业生对江南美丽校园的不舍与眷恋。“江南”二字,自古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心口之中、字里行间,大家对其注解也各有不同。但我确信,在座同学们的内心深处一定都珍藏着同一个我们共有的“江南”。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崇尚真知,以学习追求卓越”的江南。前几年,学校每年都出现一间宿舍4名同学一起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故事。今天,在你们当中,药学院涓苑84栋416、法学院澈苑74栋117、纺服学院榴园12栋323等宿舍的全部同学也都考取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前几年,学校每年都有毕业研究生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今天,在你们当中,2名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先后刊登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我们欣慰地发现,热爱学习已成为江南的文化基因。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谋划人生,用创新实现梦想”的江南。食品学院9名同学自发组成了一支以就业为目标的“活力小分队”,他们信息共享、任务分担、精神互助,不仅每个人都成功签约箭牌、玛氏、京东、联合利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还引领组建了一批低年级、跨学院、研本联合的就业新团队,善于谋划成为他们成功起飞的羽翼。设计学院研究生冯漉大四创业,四年来实现公司营业额近400万元,吸纳14名同学就业,被央视经济频道和新闻频道分别报道;还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一批同学积极投身创业大潮,成功以“创客”的身份入驻国家级众创空间,勇于创新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欣喜地看到,创新创业已成为江南的时代风尚。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胸怀担当,将爱心付诸实践”的江南。在今年无锡国际马拉松大赛中,我校4300名同学报名,2800人入选志愿者。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同学跟学弟、学妹们一道服务于赛段计时、秩序维护、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承担了本次赛事的全部志愿服务工作,构筑了锡马赛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当中,还有连年前往苗族、土家族村寨支教的“红粉笔”社会实践团队;有制作微电影《以爱之名》呼唤社会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毕业设计团队。我们无比地自豪,投身公益已成为江南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正是你们和一代又一代的江南人共同铸就了学校“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共同阐释着学校“轻工特色、江南风格”的办学理念。这正与今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是《庄子》中“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的惊叹,也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注释。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正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这包含着:
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内心气质;
专注当下、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拒绝诱惑、坚定信仰的精神品格;
超越平庸、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
在我们的江南,有许多同学、校友和老师正用他们的行动共同丰富和践行着这一精神。
我们的同学以匠心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执着如一。今年我校录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张宁卓,从小怀有一个工业设计梦。自幼患有极重度耳聋的他从未因厄运降临而失去梦想,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他也未因已有成绩而改变梦想,在高考因1分之差与理想专业失之交臂后,本科期间仍然坚持自学设计类课程,甚至放弃原专业保研资格,毅然走上了艰辛的考研之路;他更未因眼前挫折而抛弃梦想,在去年首次尝试失败后,今年再次步入考场,终于考上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即将重返母校,继续逐梦人生。
我们的校友以匠心努力铸造事业,专注行业,务本求真。1965年毕业于我校发酵工程专业、生前曾担任我国生物材料主干企业总经理的已故校友——张启先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启先校友从业50年,始终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投入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科技,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引领行业。他一生为建设发酵工业强国付诸的努力与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德,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去年底,他生前工作的公司捐资200万元,在我校专门设立“张启先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师生们不断传承他的精神。
我们的老师以匠心坚持服务社会,专注发展,勇担重任。自2005年以来,我校王洪新、曹栋、杨瑞金、张晓鸣、陶谦5位教授先后从江南腹地奔赴大漠戈壁,到新疆石河子大学连续担任食品学院院长10年。由于杰出的服务和重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人被授予终身“名誉院长”称号,有人被评为“全国十年援疆突出贡献个人”,有人甚至把全家都带到天山脚下工作,谱写了“一人援疆行,一家援疆情”的佳话。与他们并肩工作的一大批江南大学教师,或精心授课,或指导研究,共同肩负起了为国家西部地区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重任,也因此,石河子大学食品学科已在新疆各高校同类学科中位列第一。
同学们,无论是张宁卓同学、张启先校友,还是援疆教师团队,在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底色是执着,内涵是敬业,核心是坚守。人生或目标不同,或路径不同,或术业不同,或机遇不同,但只要我们始终专注人生、匠心独运,就一定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梅子黄时雨,华年谁与度。亲爱的同学们,离别充满着感伤,更承载着希望。从现在起,母校将成为你们厚重的乡愁,你们将成为母校永远的牵挂。请珍藏学位帽上那具有特别意义的流苏,将它与母校的祝福一并装入行囊,奔向远方。
再见了,江南!相信江南将成为你们每个人一生的珍藏!
再见了,同学们,一路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