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通用5篇)
在现在社会,用到讲话稿的地方越来越多,讲话稿是在公务活动中针对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发表口头讲话的文稿。写起讲话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向不良习惯说“不”》。 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我们应该努力的追求好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一滴水能射出阳光的五彩斑斓,那么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显示出他的品格素养的高下低劣。
所以我们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平时的点滴行为,想想“今天我说错话了吗”“今天我做错事儿了吗”?
同学们,你想想,如果每天早晨起床,你都面带微笑,向爸爸妈妈问好。 如果你在公交车站等车,你和同学说话轻声细语。如果你每天走进校园,你都穿得干净整洁,和老师同学礼貌问候。如果你每次上下楼梯,你都提醒自己要靠右行。 这些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是一个养成了好习惯的好孩子,你的身上就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大家都会很喜欢你,那就是你的魅力。相反,如果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马马虎虎,课间大喊大叫,疯疯打打,走起路来东倒西歪,衣服穿得邋里邋遢,遇人也不会打招呼,缺乏必要的礼貌,甚至有的同学张口闭口就是脏话,为了一点小事和同学动手动脚,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也许不认识你的人不会说你什么,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就成了一个不乖不优秀的孩子。
因此,同学们,我们不能也不允许这些坏习惯成为我们的标签,我们要对不良习惯说“不”。不管你以前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只要你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开始改正,慢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少年。只要我们
每个孩子身上都散发出文明有礼的气息,那我们的校园就会变得更美,更和谐!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个人,一世一生值得你爱。这就是母爱、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传诵古今的《游子吟》道出了人世间最诚挚、最深切、最令人动容的母子情怀。 母爱是伟大的,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母亲便承受了人世间最揪心的痛楚,并赋予了我们生存的权力;从我们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便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抚育我们成长;从我们迈入学堂的时候,母亲给予的是无尽的关怀与爱护;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们最真挚的思念;当我们受伤,跌倒的时候,母亲依旧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为我们遮风挡雨,不离不弃。
母爱是无私的,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曾淋浴在母爱的光辉下,都曾感动于母爱,陶醉于母爱。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母爱是一处港湾,让我们远离风浪,享受安定;母爱是雪中的炭,让我们告别寒冷,永存温馨。母亲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从小到大,身边总是离不开母亲关切的眼神。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母亲用明亮的眼睛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百感交集;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可她从不要求任何回报! 当我们穿上了合身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幸福地点燃生日蜡烛时,是否想到了母亲?是否想到我能为母亲做些什么?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母亲无偿的爱吗?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让母亲开心,让母亲骄傲呢?看着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纹,那是岁月的沧桑不经意夺去了母亲的青春;握着母亲那布满厚茧的手,那是为生活奋斗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的母爱。
让我们一起感恩母亲,把我们对母亲的爱,把我们心中涌动的感激、思念、祝福、歉疚……都说给母亲听吧!让情感在温馨的五月天尽情地释放,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
老师们,同学们: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如果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所以,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成功,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两个读书的故事,一个叫头悬梁,一个叫锥剌股。这两个故事一般都当做正面的教育事例来讲,激励我们要勤奋学习,发奋努力。在我看来,这两个人学习态度是好的,最终也取得了成功,但读书的'过程很累、很苦,因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甚至还有自虐的倾向。
实际上,成功的秘决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的成功者,很少历尽什么艰难困苦。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不需要刻意去做,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换了教室,从楼下搬到楼上,开始几天有些不自然,有些刻意,过不了几天,自然了,就不会觉得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习惯。读书也是这样,开始有些不舒服,甚至会觉得老师过于苛刻,但慢慢地,变成习惯了,一天不读书、不写作业,还觉得缺了什么。
一旦有了习惯,就有可能变成爱好。我觉得,爱好是人与人产生差别最大的根源。为什么许多名人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我们却不能?我们拼命向他们学习,最后还是无功而返,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把学习当成爱好,把工作当成习惯。在我们许多人看来很苦很累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有可能就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有不少同学觉得读书很苦很累,说到底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甚至会把读书,把上学当成一种负担。举个例子。同样在太阳底下晒太阳,一个足球爱好者,你让他在太阳底下踢球50分钟,他觉得特别过瘾,特别开心,如果你让他在太阳底下扫5分钟的地,他就会抱怨,甚至会闹情绪。晒50分钟反而高兴,晒5分钟却是折磨,这就是习惯不同,爱好不同造成的。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对待你认为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擦擦桌子,每天整理笔记,每天穿干净的衣服,每天对为你辛苦的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其实,良好习惯的养成,最长也只需要21天。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学期。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新学期的升旗仪式,在此,我向全体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新春快乐!
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寒假,我们带着对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年的憧憬、对新学期的向往,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今天老师围绕“安全”这个主题,给同学们提一些要求。
一、注意校园安全:
1、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严禁在奔跑追逐、打闹,以防跌倒摔伤:课间操、放学上楼梯、升旗集会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搡,严禁翻爬扶栏等危险区域。
2、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外,所有教室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
3、 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4、没有体育老师的允许不准私自使用体育器械。
5、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现在春季到来了,食物容易变质。不要到无牌小店去购买食品,不准吃零食,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6、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7、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课间活动时不允许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推搡,这种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希望有这种违纪行为的同学要立即改正。
二、注意交通安全:
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外逗留 ,上学放学路途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不允许骑车来校,也不要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许多意外伤害都是由于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所以老师希望你们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注意不要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各位同学,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安全”二字,永记心中,从现在做起,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养成健康生活、文明守纪的良好生活习惯。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全体老师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跟大家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记在心。
早上好!转眼间这个学期一半的时间已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从我们懂事那一天起,从我们踏进幼儿园、学校这一天起,我们的父母、老师就不断地对我们进行尊老爱幼、文明礼仪教育。尊老爱幼是一种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当提倡的,我们应当把尊敬老师这一意识时刻保留在头脑中,并且把这种意识溶于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在课堂上,你们专心致志的目光渗透着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里,你们文明的言语散发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仰。在生活中,你们彬彬有礼的行为体现了老师的教导与培育。在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首先提高的就是“明礼诚信”,明礼就是懂得文明礼仪,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是国民道德文化水平的体现,我国很早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的例子举不胜数。
当你第一次跟老师打招呼时,心里或许会颤抖,当你第一次跟同学道歉的时候,不知如何开口,心里或许会犯愁,但那是使我们的环境更文明的理由啊,所以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倡:文明礼仪,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谢谢大家!
【关于小学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通用5篇)】相关文章:
6.国旗下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