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评课稿
本节课《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内容,在初中进行的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老师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科学组人员在听课过程当中给赵老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发现了许多的亮点,但也挖掘了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赵老师本人及我们共同的组员有了很多借鉴之处。
观察点一:师生互动等级
赵老师先从简单的描述性问题入手,什么是溶液的质量分数?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得出溶液的质量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提问完成:.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 克,水 克。 (请你完成)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溶液的配置,下面的一系列问题就顺次出现,溶液的配置需要什么仪器?需要什么试剂?各个仪器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以问 题推进互动,既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又可以突出重点,问题环环相扣,使得整个课堂非常紧凑。思维非常慎密层层推进化繁为简,提问的语气语速表情控制的很好,对 学生的启发作用引领作用很好。既有问题的推进,又有评价推进,几个问题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强烈的需求,但是学生讨论不是很积极,较拘束。
观察点二: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面广,采用边问边答(集体回答形式)方式,贯穿整节课,参与人数有2/3以上,学生能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溶液配置的操作,从学生的回答情况和计算板演来看,程度较好的的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遗憾的是,没有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引起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或偏大的原因也进行了集体讨论,大约只有1/2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观察点三: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本节课本身就是一节实验操作课,经过杨老 师巧妙地设计,把溶液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释、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的计算,和实验操作有机的融合在整堂课当中,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提 高了课堂效率。所以整堂课提问内容不是很多,大多数为机械性质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性质的问题不是很多,且个体和讨论探究性问题过少,鼓励性问题相对缺乏。
观察点四: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赵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熟练地驾驭与课堂当中,富有教学机智,对学生在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能一一给与解决,如在溶液的配置过程当中需要什么仪器,学生遗落了配置的烧杯,赵老师及时给与提醒,溶液应配置在烧杯内。学生板演出现了500ml*20%=98%*V,赵老师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错误,然后在黑板上跟上了500ml*1.14g/cm3*20%=98%*1.84cm3*V.在讨论配置的过程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还是偏小时,对于液体的体积的读数俯视液面最低处和仰视液面最低处会造成质量分数的偏大还是偏小,赵老师通过画图进行了细致地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在搅拌时,玻璃棒碰到了杯底和杯壁,赵老师没有发现,忽视了。
【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评课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