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今天初三年级利用晚自习时间召开期中考试分析会。借此机会,谈一谈本人近期的点滴思考。
一 通报部期中成绩
本次期中考试,初一年级年级前10名,Ⅰ部初一占8名(含文通班2人),年级前50名,Ⅰ部初一占33(含文通班8人)年级前86名,Ⅰ部初一占69人;初二年级年级前10名各半,年级前50名,Ⅰ部初二占32名,年级前100名,Ⅰ部初二占56名;初三年级前10名各半,年级前20名各半,前53名Ⅰ部初三占21名,年级前104名,Ⅰ部初三占48名;三个年级的第一名都在Ⅰ部。
通报部期中成绩,不是批评初三;今天的初三分析会更不是批评各位同仁。在这次期中考试中,Ⅰ部初三的成绩进步突出,是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们坚定了信心。Ⅰ部初三今年中考,我们有信心、有理由会取得理想成绩。
二 我们是一体的。
1.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连佛主都要为一炉香而争,何况是人呢。从荣誉上来说,Ⅰ部初三的荣誉是大家的,我与大家一起为荣誉而努力。从奖金分配来说,我们是一体。学校9项指标,分部制订,谁完成谁来各自的奖金。
2.作为班主任,要统筹安排好班级的“边边角角”时间,任课老师能与协同班主任工作,共同管理好班级。
班级与班级之间,要相互管理,不管是哪一位班主任,都有权对违纪班级进行管理,请被管理的班级的班主任不要生气,管理的班主任要理直气壮。
我们Ⅰ部初三的全体老师都是管理者,只要你看见违纪现象的,都应有权及时制止。
3.一荣俱荣,一败俱败。既然大家已经在Ⅰ部工作,就是一个整体,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今天中考两个部成绩相当,我们没有任何压力,暑假正常过,如果今天中考好于Ⅱ部,我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如果今天中考远远低于Ⅱ部,假期中的分析会、思想会、调整会等会议就会接踵而来,大家都不开心。
4.还有40天,请大家少议论,少牢骚,我们不能改变目前的格局的情况下,牢骚反而不利于身体、不利心情。还有40天,请大家多吃苦,多找学生谈心,作业及时批改,备课认真充分,有时间多进班。
二 做实迎考工作
1.降低教学难度。得基础者得天下,中考的难度系数,应该说大家都很清楚,但一上课时,大家又刹不住。尤其是普通班,更要降低难度,把基础过一过就行了。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最易拉开差距,并且差距很大,时间上应有所倾斜。
2.讲解到位,训练到位。实事求是说,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定位,知识结构也基本定位,尤其是一轮复习后。所谓二轮,只不过是进行综合试卷的训练,让学生见识成套的东西吧。不能再匆匆忙忙做题,匆匆忙忙讲解,再好的题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蜻蜓点水。再说,中考能有多少年创新题,只不过是对过去睁开题目的变式。所以,对典型示范题、变式训练到位,教师课堂讲解要到位,学生的训练要到位。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对与错,一定要进行追问,你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同学们,他们的`思考,你们觉得如何?不求量多,求质的突破。
3. 加强学科答题技巧的培训。分值匹配法,步骤给分法,政史学生翻书的安排、课堂教学的规范意识的培养——答题的规范,板书的规范,评点学生得分的规范等等,都要在平时慢慢训练,到中考前几天的所有方法,对学生来说,都是零,一个习惯的养成没有一定的时间训练,是不可能形成的。
4.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结构明朗。不管是什么课型,不管是什么学科,一节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此,请大家上课前,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思考一下,再熟悉一下教材,我这节课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分几步进行,不能“大、混、笼”。如何安排好讲与练的时间,如何安排好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即使是背诵、记忆的东西,也要调控好节奏。听了一节化学课——物质的分类。
5. 攻心为上,稳中求进。还有40天,对问题学生,要与学生谈心,谈心时不能一味地狠、批,也不能一味地讲大道理,不能当着很多人面前谈,背后谈,谈心里话,谈知心话,让学生理解的苦衷,理解你的用意。当然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放弃,否则平均分就会低下来。
6. 提前进课堂,不得拖堂。拖堂不得人心,我们做学生时,就反对教师拖堂,学校检查后要通报,两头不讨好。提前进课堂,准备好教学材料,调整好学生情绪。整体各学科做的都比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科、个别老师总是踏着铃声进教室,潇洒、很有诗意,课堂教学实际时间大打折扣。
7. 投影仪的字大些,再大些。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两句话:第一句,英雄的标准是别人制订的,就得按别人的标准去努力,除非你自己做制订英雄标准的人;第二句,我尊重你,首先是尊重你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同事。你不尊重我可以,但总给一样东西给我看一看,让我认为我就不值得你尊重,否则免谈一切道理和借口。
【初三教师会讲话稿】相关文章:
9.开学教师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