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评课稿
我认为这节课效果很好,其中教学亮点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恰当运用问题导学法。
第1个探究问题:丝绸之路的作用?第2个探究问题:丝绸之路加强了他们哪些的具体沟通?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根据记忆描述,基本思路)
对于张骞出史西域,互通有无情况,学生根据教材信息提供情况,回答问题,在问题情境设置中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导学无处不见,课堂调控游刃有余。
设置一个小问题: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实现了出使目的了吗?(成功了吗?),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没有。直接引入,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得出结论:政治目的没有实现,但是经济和文化的目的达到了。承上启下,引出第二个主题:丝绸之路。每个小问题的设置目标达成。
在整个教学的45分钟之间,教师的“问题设置”伴随课程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就像风筝一样被教师用“问题导学”之线,随机调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是教师恰当运用学科整合学法。
地图的应用和恰当讲解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运用地图讲解“西域”的广义和狭义范围,十分生动!
三、利用故事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历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例如:
为了突出汉武帝的地位,进一步提出疑问: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从哪位皇帝开始的呢?突出大一统的汉朝地位。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既有“教”的设计,即教师活动的设计,更突出了“学”的设计,即学生活动的设计。在整节课中,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体现时代步伐。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瑕不掩瑜,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教师有些着急,有些匆忙;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自然、多样,但是生生互动还是有些欠缺;问题的设置如果进一步考虑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学生“冷场”或者“答偏”现象,如果在这些方面加强的话,就会使本节课更加锦上添花!
总之,这是一堂新颖的、有创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听优质课,得到优质享受,领悟优质理念,感受优质教学模式,体验成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