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的早晨》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

关于《草原的早晨》评课稿

  焦老师这堂课,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教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难点,激活学生的呢?

  一、设疑解题,引起兴趣。

  上课时,教师先设疑:你见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子?引起学生兴趣。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读中感悟,激发情趣。

  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读。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最后,图文结合逐段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形式多种多样,反复读,学生兴趣高涨,感悟草原的美景。

  二、灵活的板书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本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