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小学语文五年级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林乃喜老师这一课是在三种模式下展开的一次公开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开国大典》小学语文五年级评课稿

  林老师能紧密的围绕着课题的研究方式展开教学,从情境法和联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还根据录像场面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情。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林老师的教学还同时体现着如下的优点:

  教学中林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开放教学的思想。特别是在资源的采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导入比较体现了层次性,从国庆日到北京,到开国大典,体现了词语的指向意义。传授课文的效果性还体现在能合理流畅的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

  教学方法上,教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的基本功也体现在可以用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解,能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演示、导读,能用简笔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的场景。还有教师能利用方位词,指导学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词语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议的地方。

  在教学思想上,课文的教授还没有完全从教师的权威走向学生的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完全的依靠学生的合作探究去达到目标,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过渡进行的。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个盛况部分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些自然段写出典礼部分的内容的?哪些内容写人们的激动的?”教师布置同学自由读书,然后回答。学生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来就有些乱,其来回答的同学各有其说。这时候,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由于同学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弄清楚,而是采用了自己更正同学的做法,还说,是这里吗?然后就告诉同学们在哪段哪段。

  教学目标上,也没有达到充分完成。这一节课,教师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原定的完成“典礼”部分的教学任务,由于问题的展开问题和教师的导入问题,还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没有教学。

  在教学程序的课堂结构安排方面,教师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存在一些疏漏,比如,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的时间,我觉得教师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生的活动时间,教师占用了学生的时间;还有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和整班学生的活动时间分配也不是很均匀,学生个人活动时间较少了些;还有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也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优等生活动的时间过多,他们基本上包办了课堂上的读书和回答问题;由于结构上的安排,出现了教师教学前松后紧的局面。

  本课的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样的好。体现在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不热烈,参与的欲望不高,学生没有真正的兴奋起来。原因是教师没有突出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安排。

  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受益面积没有充分的大,回答问题的就是那么几个学生,好的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少学生跟着教师和好的学生在被动的转。课堂的40分钟没有有效的被利用。

  还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个想法,就是教师是不是过分依赖了多媒体的技术,从而设想,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有了课件,就一定会上出一节好课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