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1.张老师就像导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从复习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前,张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从这个层面来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张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这个层面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
二:本节课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1.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张老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8份,16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2.极限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把圆分成8、16等份,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圆分成32、64等份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在这其中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重视自主探究,实现有效操作
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进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圆的面积是如何求得。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套用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大胆放手,巧妙引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操作,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四、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
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巩固练习设计到位,4道题已知条件从半径,直径到周长,使题目的灵活度加大,体现了层次感。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时,可以叫上整组的同学上来展示成果,毕竟这是整个组的劳动成果,好让更多人享受这小有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练习第二题中,小明家的圆桌半径只有10厘米,半径10厘米的圆桌有也应该是件工艺品,老师在考虑计算简便的同时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会更加的理想。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以上是我听课的一些感受,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