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题目是“开卷有益”。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总有好处,这里“卷”指的是“书”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宋朝的一个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喜好读书,于是便命人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编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典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每天还要阅览这部大书,未免太辛苦了,劝他少看一些。宋太宗说:“你们不知道开卷有益吗,我并不以此为辛苦,我能从书中得到不少收获。”一年之内,宋太宗就全部看完了这套书,这部书后来叫做《太平御览》。
宋太宗说开卷有益,说得多好!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生命智慧的总结。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读书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说世界上的一个最奇特的民族,最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以致现在世界各国很多人都在探索他们成功的经验,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
有这样一句话:智慧掌握在犹太人的脑子里。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子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你打开一本本书,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平均每人一年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全国平均则不足1本)。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由于犹太民族有一以贯之的重视读书、重视教育的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和一流的经营者,如: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贝多芬、毕加索、巴菲特……在全球只有1500万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而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美国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犹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与他们自小培养读书的习惯、全民崇尚读书的风气密不可分。
我国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我们的无数先贤也都是从“开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这些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充实我们的人生。读书使我们聪明,使我们深刻,使我们优雅。而不读书,一个人的思想必然变得陈旧,变得浅薄,变得俗气。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里有大大的房子,有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家长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读书条件,我们不要让它们成为显示学问的摆设,不要让书籍做了装潢用品。
当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世上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只能尝其一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读者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你读一本好书,就像去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多好!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宋太宗的话——开卷有益,以我国的古代先贤为榜样,效法最有智慧的犹太民族,充实我们自己,振兴我们的民族,做个快乐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