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研究筹备会上的讲话稿

时间:2021-08-31

  各位老师,今天,我校小语再生教学研究组为不日举行的课题商榷会,在此召开筹备会。现在,由我代表课题组作一个简短的讲话。

在课题研究筹备会上的讲话稿

  一、我们应向大师学些什么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全国著名小语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的教学视频。说实话,面对着这样的一顿课堂教学的盛宴,我们都会陶醉、赞叹、佩服和震感。正如有人评价他的课时所说:“王崧舟老师的课是一个艺术连续体,一个对内凝聚,对外辐射的艺术作品。”因此,在我们享受饕餮大餐而后,留存于脑子里便只是一片记忆里的空白。

  是的,当我们沉浸在他的一个个眼神、一种种姿态、一句句诗性语言、一段近乎完美的课堂构造的艺术之中时,我们的确为其沉迷,为其倾心,以至于我们无暇顾念其它。可是,记得另一位全国著名小语特级薛法根老师曾说过:“名特优教师的优质课、精品课往往是精心打磨过的,甚至是艺术化的课堂,所呈现的是精彩的、成功的篇章,省略的是曾经失败的、受挫的过程。”故在我们享受这般丰盛的课堂大餐之时,所看到仅是鲜花怒放的姿态,所听到的也只是此刻花开的美妙奏响。

  可在大家在陶醉、赞叹和茫然之际,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撇开花开盛世,源兹回溯,去探寻他为何如此的点点滴滴呢?是的,当我们精心找寻时,就自然不难发现大师成长背后的足痕。虽然其中不乏诸多天命与人事的妙然贴合,但却无论无何也离不开一个教师自身的涵养历程。老子所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禅宗里也有句名言:“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俱此之谓也。我校景鸿老师也常常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即课课是教研,天天是教研呀。所以,当我们考量应该向大师学些什么的话题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当下自己的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每一堂课,每一种教育行为都视为最好的研究机会,敏心观察,细心揣摩,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做起,不断地锻造自我。这样,日积月累,你自然会大有收获。

  菩萨道里的求因之道便着此意,而世人所谓“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也与此意尽同。

  二、小语再生教学两个相关的话题

  1、再生教育现象的简要诠释。

  我们学校的课题搞了这么久,我们部分老师可能至今对于“再生”概念的理解仍有些许的偏执或误解。今天,藉此机会,我想再次单从教育现象上作简要的诠释。

  从内心上说,关于“再生”这一概念以及其蕴涵,就课题开放者的我而言,由于才疏学浅,甚至是笨拙,暂此也不能用精辟的语言对此作完美地阐释。再说,如果用佛学的“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的观念来看,我们也没有必要太执着于这一语词的真实名相。故我们不如从身边的一些教育现象来体悟它的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现象可理解为“再生”呢?以我之浅见,就教师而言,你时常思索,每一堂课,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并在次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所调解,有所提升。这样,此时的你就不同于往日的你了。而这即是教师本人的“再生”至于小学生的“再生”当然也蕴含此理。譬如:一个学生,本来十分顽皮,在众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捣乱鬼”而通过你的一系列的教育行为而后,他爱学习了,有了自我的约束力,也有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等等。那么,这即是他个人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意识等层面的“再生”还如:一个学生,开始不会写字,不会读书,不会做作业。而在你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他慢慢会了一些。这也即是他知识层面的“再生”所以,所谓教育教学中的“再生”即是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时时新添,日日进步的一种形象描述。

  需要我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新添与进步,并不单指知识习得,还应着重包括人性的滋养与育化。以我之愚见,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习得还不是十分重要的,相反的是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滋养与育化才是重中之重。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会学习的人,更会是一个有品格、有追求、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无论是只考二十分的人,还是考九十分的人,都将拥有一个有意义、有快乐、有幸福的人生。

  2、目今我校再生教学的行课方略

  记得我曾与大家说过,小语再生教学与小语教学一样都是博大精深的。因此以我们之精力和智慧,是无法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故我仅选取了其中的四个点做了一些尝试。这四个点即是:①教师的自我提升。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滋养。③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开发。④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行。而对于这四个点,由于我日常积累中偏重于第三点,其它三个方面目今尚未形成赋有自我特色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只想将其中的第三点作一个简要汇报。

  这其中的缘由主要是缘自我对行课特色的一个肤浅的认识。即当我们向外人推介我们的课题时,外人首先要看的自然是我们的课堂。而我们向外人所展示的当然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特色。倘若我们所呈现的课堂亦如一般所为,则仍就难脱庸常,更无法有吸引力。

  因此,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便在实践中创立了“三五三”式的行课方略。即把语文课文的学习从“事件”“做法”“程序”这三个思维视角来重新构造,并把课文的学习分成“读文”“字词”“构造”“解文”“表达”五件事,还通过“独学”“小组学”“班级学”三个学块来展开。我们所做的虽然仍是众人日常所做之事,但由于我们是用做事观来实施语文课文学习的,也由于我们基本变换了教师和学生课堂学习的角色位系,以及近乎玩课的组织形式,更由于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基本的行课方略,因此,我们就拥有了仅属于我们自个儿的课堂特色。

  3、两个特别说明

  (1)小语再生教学的适用范围。通过我自身三至六年级的小语教育教学的实验,以及通过对上学期景鸿老师执教二年级时的语文课堂观测,我确信小语再生教学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

  (2)小语再生教学给予教师的解脱

  ①备课的解脱。我以为一本语文教材用分类备课法只需要写少量的教案。譬如:凡是读文的课型不管有多少篇课文就只需要备一节课。还如二十首古诗的学习,也只需要备一节课等。

  ②上课的解脱。当我们的语文课堂从“事件”“做法”“程序”三个思维度确立以后,只要经历一段时日的练习,就可摆脱老师讲解的固有模式。

  ③作业批改的解脱。当我们教会学生自行设计和自行批改作业而后,教师在批改作业方面简直就少有事可做,最多也只是检查而已。

  但可惜的是,以上语文课文学习中的诸多方略还十分粗糙,甚至还有不少缺憾。而我所期望的就是:大家理当以我为垫脚石,且屐于吾肩,向上攀摘,而不是以我为绳索而束缚自我。如果是这样,则课题研究可盼矣。

  各位老师,佛祖曾曰:“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虽然以我之资,永远都不可能去做那一叶普渡众生的扁舟,但此刻的我,却十分愿意与诸位一同去寻觅那一叶能使我校小语教育教学渡过晦涩苦海的扁舟,更愿意与大家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