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写评课稿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语言的魅力评课稿,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篇一: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5月17号,我有幸在确山县靖宇小学聆听了《语言的魅力》的“同课异构”活动,两位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两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1、以学生为主题,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教师却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指导,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章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阅读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概括文本内容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等词,选择到句子中去,即带领孩子分析了词语的意思,又分析了人物形象。以及在后面的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叫交流表达中提高能力。

  2、引导教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仇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魅力语言的特点,探究语言的魅力,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空间。仇老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问题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参与,去探究,去发现,营造了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氛围。

  3、拓展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落实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德国教育家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仇老师在本课教学的拓展阶段,带领孩子听读了曾国藩、周恩来总理的两个故事,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有魅力的语言,犹如 ,能……”仿写小诗的训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问句换说法,并感受其好处;想到了哪些词语、诗句,等会想到了什么的等训练,无一不渗透着对学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习得不靠一朝一夕,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以致用,是新课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无止境的,批评是教学研究的灵魂。听罢仇老师的课,我受益良多,不过也有一点困惑。

  整节课课堂节奏明快,内容充实,知识点多,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就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刚被抛出,就有学生回答,务必就打乱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那些相对落后的后进生,就更不会思考了。

  教育需要我们面向全体,尤其是对基础较差、反映较慢的后进生,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等待。提问时,不妨也偏向那些尚未举手的、还在思考中的孩子。如果我们急于让优生回答,只会阻碍差生的发展,让差生落的更远,课堂评价的标准也许应该降一点,课堂教学的节奏,也许应该慢一点,等等那些还在思索的孩子。

  篇二: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感人至深的情节,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孙老师能紧紧抓住“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把学生的认知的愿望和积极性完全激活了。

  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上课伊始,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魅力”,生活中什么有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魅力引出课题。然后画出课文中哪句话最有魅力,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有魅力呢?围绕“魅力”展开教学,问得巧,讲得精,理解的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我觉得这节课的语文味很浓。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课上孙老师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品读、默读、自读、教师引读,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读出老人的可怜、行人的冷漠,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的孤独可怜,行人那种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木然神情,这样的朗读既培养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回答还是教师的语言示范,孙老师都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孙老师设计了一道训练题:“春天到了,我看见了 ,听见了 ,这怎么不让人陶醉呢?”对学生进行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写话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是学语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基本标识;而写作更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基因。换言之,语文的精髓就是说和写。孙老师巧妙地把写作训练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随着“春天美景”课件的播放,教师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中:嫩绿的柳条、清澈见底的湖水、水中嬉戏的鸭子… …这些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可是,老人却什么也看不到,那么有谁不为老人感到惋惜呢?随着学生情感的升华,老师先进行口头训练:那些衣着华丽的贵妇人看到老人——;那些身着笔挺西装的绅士看到老人——;那些… … 这些好心的人们会怎样帮助老人呢?随即出示小练笔:“在这繁华的街头,当人们再次看到这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真是温暖的街头呀!”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真正把写落实到课堂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也变得有“魅力”,把所学变为所用,使语文课变得扎实有效。

  4、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和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我们中年级段本学期的训练重点。每篇课文中都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词句,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词句,就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文章的主线,孙老师抓住这一主线引出老人、引出行人,通过理解老人的可怜、行人的冷漠感悟这句话所带来的语言魅力。从而理解了 “衣衫褴褛、无动于衷”等重点词语的含义,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要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孙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真不愧是一节先行课,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去学习,为我们今后的语文课明确了方向。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这次评课:孙老师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把《语言的魅力》一课上得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