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是对课堂讲解发表的个人评价及看法。以下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11月3日参加了武进区送教下乡,有幸聆听了庄**老师老师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感受颇深。
一、上课伊始,教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这一方法开展,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做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知识向能力、方法的转变。
二、老师的教学目标抓得准。从课题入手,确定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这个目标,为后面有的放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重点词句抓得准。这篇课文由“信念”开始,到遭受“厄运”,再到“打不垮”的信念,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采用了循文教学,平铺直叙,从整体思考抓住“厄运、信念、打不垮”三个关键词总领全文的学习,再逐词逐句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品读。
四、人物情感体会得准。能紧紧围绕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主题入情入境地把学生带到谈迁的内心世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高大形象进行深透理解,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和准确把握,把学生带入文字的情境之中,让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老师能用生动的语言去熏陶学生,用浓浓的意境去感染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用深刻的哲理去启迪学生。
昨天下午听了王主任的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厄运中坚不可摧、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谈迁在厄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不可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学会正确对待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这是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工作,王老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重难点展开,各个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对这个重难点进行抽丝剥茧,最后让学生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对谈迁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王老师老师的教学有很多亮点。
第一感觉就是王主任的语文功底特别扎实。王主任让学生从重点词语和段落让学生来感知谈迁坚强的信念。在最后还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谈迁式的人物,以突出这种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得可贵。在教学中王主任用一个个紧扣主旨的问题将学生引入课文中来。
另外板书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在板书中利用图画表含的也正好突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刘老师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他的课堂我认为有如下四个成功之处:
第一巧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之一。刘老师从课文找出写谈迁的四字词语,让学生综合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简单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谈迁,在学生的心中初步树立了谈迁这个人物形象。然后又出示了有关描述《国榷》这本著作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运用词语说说对《国榷》的了解,这样既使学生积累了词语,得到了语文素养的训练,又使学生对谈迁的人物形象和明朝史书《国榷》的历史价值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
第二是设计了“围绕‘厄运’,走进谈迁”和“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读文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第三是抓住数据,通过对数字的理解,体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体会艰辛,读出艰辛,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悟,感悟数字背后的故事,体会谈迁不向厄运低头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历史巨作的来之不易。
第四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谈迁为使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艰辛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他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