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记忆-人生感悟
现今生活中的人,已难感受到书信的那种情结了。
生活的时尚,让今天的人们再也不必去关注书信它是否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因为现代文明的来到,让我们早已远离了信件,也不识她的面目,更难以自书写文字的快感中,去寻找出书信的那种亲切和它曾经留给人们的情感。
当我们沉浸在敲打键盘的网络时代时,曾经固有的生活,已严然被E时尚的生活颠覆。那些高科技文明所带来的生活享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显然让人放弃了用“书信”去书写内心想要诉说的东西,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几乎都不知道书信是什么,它是用来作什么用的,这E时代的生活,它最终终止了书信的使命。
八十年代时期,书信是我们这些远离亲人,人在他乡的人用来传递情感、化解思念的惟一寄托。虽然那个年代离现在已很久远,书信如今也自我们的生活里淡去,但是书信这个曾经岁月里的美丽使者,今天仍让人怀念,勾起我许多的温馨记忆。
在过去的久远岁月中,我曾经一直依赖着写信的方式维持着与亲朋之间的联系。那段岁月,信是我远离故乡后单纯日子里稀有的欢乐和渴望。信中的每一个字都会被我贪婪的嚼碎,然后小心咽下,最后一字不漏地输入记忆珍藏。收信读信复信,那是一种情感的聚焦和回暖,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生活时空的对接与相叠。每当收到家中的来信,我总能从字里行间看到父母的笑容,知晓道亲人们的健康平安,好像信里的每个文字都是那家乡跳跃的音符,总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和温暖的`韵味。透过文字,那个思念里的故乡她就浮现眼前,仍是那么地熟悉而真实贴切。而在我书写的一封封家书里,落笔处是我对亲人的想念,是我向他们汇报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叙说,是我感受外面精彩世界的尾尾道来。那种年月,小小的书信承载着我与亲朋间最大的情感空间。书信也是我温意生活里惟一的温暖和慰籍通道,是我们这些远离家乡之人的情感守望,也是我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调味汁和精神养份。它支撑着我们度过了一程美好的人生时光。
记得那段在军营的日子,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们总是很自然地就往连部跑,把个通信员团团围住,在期待里询问有没有自己家乡的来信。在抢到自己的信后,就会高兴地跑到僻静处细读起来,这时的耳旁只听到处都是翻动纸页的响声和人们兴奋的轻轻阅读声。夜里,每当哪思念的种子发芽时,我总会枕着父母和友人的来信,在心里一遍遍背诵着信上的每一句话,那种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如今想起来,信上讲的其实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那种远离亲人的惦念,信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会使自己兴奋不已。
这段温馨的岁月,许多个午夜,我听着夜莺在月色下轻轻吟唱,耳边回响起军号滑过树梢的声响,仿佛夜色从眼前的信纸上一行行移动,带着我梦回故乡……
这是我收看书信的有关记忆,也是一个远离故乡之人对信的情感依恋写照。
我想,假如没有书信,我们那种想念亲人的思愁就会被压迫得狂躁不安,而让情感无处释放。
小小的信封,薄薄的信纸,真的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
到了盼望情书的年龄,书信就成了我生命及爱人的一部分。
我们会像蜜蜂一样辛勤地收发信,像警觉的兔子一般时刻关注着对方的来信。也总想把心中的那份炽热情感全部倾注在纸上,而很不得一切的迷醉都昭然若揭,让人一览无余。有时,明明算准该明天收到来信,可还是会身不由己地去收发室打听一次,问一下。那种等待来信的渴望,那种望穿秋水盼信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而当收到信时,总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颤抖着一双手把那小小的信封拆开,恨不得让每个字都在心尖上跳舞,每一句话都在血管里穿梭,仿佛那信就是架起的彩桥,美丽又迷幻,它使得两颗相撞的心变遥远为咫尺,又那么飘飘欲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惟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封小小的书信,寄托了多少情思,托梦了多少人的内心情感。曾几何时又带去了多少思念,捎去了多少祝贺,传递了多少的忧伤与安慰?
有书信的年代,我们活在文字里,那文字充满了善意和美好,虽有时有点夸张和自欺欺人,却助我们度过了精神饥荒,人生里的一程情感成长。其实每一封书信都代表着真实和唯美,它总与心情相宜,而那些更多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源于书信而产生。只是信它充当着这么个“过渡”的桥梁,而让很多人默默地痴心不变。我想,信就是那个年代连通人心情感的幸福通道,是真正惟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无论是盼信拆信回信寄信,每一个琐碎的过程,都让人愿意豁出去抛洒所有的废话和激情。
如今,我们已不再等待书信,也不愿以内在的情感作笔去写下内心想要诉说的东西,若是有送报的邮差捎来几封信,倒会让你觉得稀奇,拆开看,信封里除了广告,便会是一些收费通知或对账单什么的。而我们想要同另一个人私下说的话,莫非都已用电话和E-mail说完?信的时代终结后,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盼望什么。偶尔我会下意识地用笔去写些东西,也仅仅是为了寄托对书信的怀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