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区概况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南部的黄柏塬地区,地处陕西太白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内。东邻周至老县城大熊猫保护区,南靠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接太白县牛尾河大熊猫保护区。该区内分布着典型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类型。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宝—大熊猫。这里的大熊猫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猎、以及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护的需求冲突等。随着大熊猫保护区的相继建立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大,社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社区经济开始下滑,甚至出现返贫现象。为了获取经济收入,社区居民进行偷伐、偷猎等的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比较突出,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缓解社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压力,须引入外部的科学技术力量,在社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改变传统的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
二、产业类型与配置当地农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以上山采药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黄豆、土豆等,主要满足人的食用;经济作物主要以山茱萸、花椒、板栗、核桃为主,另外还零星种植天麻、猪苓等作物,但一般产出不大,除核桃外,投入一般未收回。由于丰富的资源优势,牧业在当地较为普及,已成为农民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养殖的种类以牛、羊为主,主要出售,有少量的鸡、狗、猪喂养,供自己用。副业是近年来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依托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养蜂成为农民的'另一经济来源,但规模不大。
三、科技建设状况人们一般依据传统方法从事种植产业,施肥、锄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不够科学,农机普及率达90%以上,但品种单一,主要以机耕工具为主,缺乏作物深加工工具,养殖业同样以土办法进行管理,产量不高,见效慢;电视、电话等信息来源已铺设到户,但未充分利用,获得科学技术知识的来源主要为口口相传,且共享率低;教育相对落后,主要以小学、初中毕业为主,村小学仅教师一名。
四、组织机制:主要实施者:当地农民管理者:社区共管委员会(当地协会和实施团队)实施团队不存在盈利行为,完全是义务,给当地农民发送种苗和接穗,并提供技术,提高其成活率。监督协会,与其共同管理提出准备金,并了解其支出渠道。该村现有村长兼支书一人,副支书一人,下设五名村民小组组长。协会可从当地核桃种植户中选出精干、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人,作为该组主要管理人员。共同负责核桃的销售,监督村中核桃的质量。教育村民,为塑造自己的品牌,杜绝搀假、搀水。
五、规划实施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积极性,对香玲、 辽核两个品种实行推广,至挂果大概需2-3年。第二阶段:在这2—3年内,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核桃嫁接和栽植成活性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第三阶段:在核桃产出后,对其进行简单的包装,以提高其价值,增加其出售量。第四阶段:在小面积推广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并实施规模化经营。同时开拓市场,塑造品牌,成功的打造“一村一品”核桃。 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地适宜种植香玲、 辽核两个品种,因此建议推广的面积和规模可以适当扩大,以节约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时间,该项据此得该项目大概需2-3年即可有产出,并达到所需目标。
六、规划总投资总投入:21740元(嫁接费用:9240元、种苗费用:5500元、烘干加工费用 :2000元/年、其他:3000元、流动资金:2000元)七、配套措施1)、管理机制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涉及到周边社区、各级政府部门和与资源利用具有直接和间接关联的社会公众、群体,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归结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筹问题,具体表现在“保护和发展”间矛盾和冲突的解决问题上。保护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利益协调问题难以完全通过市场机制予以解决,这有赖于保护区域建立长期有效的关联机制,推动有利的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项目。建立“长效利益关联机制”如社区共管委员会,该机构将主要架构于市场机制、资源有偿利用机制、保护区外部性补偿机制、保护损害利益补偿机制等。在“长效利益关联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这个具有试点示范效用的“保护和发展”共进项目,应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影响,并充分利用这些国际组织所拥有的先进保护管理理念,使核桃矮化密植产业得以大面积实施和推广。根据当地现状,需设质量监督一名,并管理相关配套设备,要求责任心强,重点对成品核桃的质量检查负有责任,凡是经过本项目支持且检验合格的产品均给予品牌使用权,鼓励当地农民踊跃参加并监督其实施情况。需联系外界企业,对当地无污染,纯天然的核桃产品进行销售。
【关于核桃种植项目建议书】相关文章:
5.关于项目建议书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