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3年9月入职我校以来,整整两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回顾这两年的拜师学艺经历,感恩之心悠然而起,师父吴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学工作过程中对我诚心诚意的引导,无不影响着我,让我能够吸取养分、鼓起干劲不断前行,让我迅速成长起来。跟随吴老师的步伐而得到成长的这两年时间里,我感受颇多,收益匪浅,现总结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多一份认真与韧劲,终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教育教学工作做起来,犹如跳入了茫茫大海,那充实的每一天被那繁琐的任务充斥着,需要我们挤出满脑袋的计策计谋,来应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任务。这个过程我们或许会焦头烂额,或许会想躲避逃跑。这两年来每每我误入工作的迷宫,无法自拔之际,吴老师的分析与引导总能带给我一个逃生的出口。现在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道理:犹如学海无涯一样,工作繁琐多如牛毛之际,正是最考验人工作能力与耐力之时。既然无法绕开工作带来的苦闷,为何不苦中作乐?如若带着一份认真与坚韧,最终总能拨开繁重的工作任务,见到收获的青天。而这个时候,学生在老师勤奋工作的言传身教中,总能耳濡目染,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发挥积极的辩证影响,而这亦将是最为感动的收获。三尺讲台乃教师表现的舞台,它头顶光环,备受瞩目,然而这个光芒的背后是老师辛勤汗水的耕耘,浇灌出来的一颗颗活的种子,终成参天大树,结出甜美果实。
二、经验需及时积累,实践出真知
初出茅庐意味着工作经验需要从零开始积累,每一步脚印都建立在实干的基础之上。每一堂历史课都需要倾注老师的心血方有良好的效果。备课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积累,自我深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建立在预设的基础之上,没有实践的生成难以成为实用的经验。为此,在每一节每一个班的历史课之后,如果能够及时反思不足,调整预设与生成的落差,这样定能事半功倍,推动自己的历史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达到敩学相长的效果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每一节历史课中,他们能给老师以不同的状态,给历史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聆听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带动课堂的气氛,那么教学将会变成乐趣,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也能得到有趣的变动,互相影响最后感悟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挥洒汗水的时候,其实就是对其教学技能进行运用与表演。作为学生的观众跟教师的良好互动,也会给表演者以积极的鼓励,让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眼看身经百战的师傅以其丰富的经验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地传播知识,课堂中与学生有着良好的互动,课堂外跟学生深入交流,让互动融入到了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环节。如上种种,无不让我感悟颇多,在我日常的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跟前,自己的嬉笑怒骂皆成教育。在手抄笔记,记录课堂知识的同时,我深深地知道,知识作为书本中的内容,只要愿意去读、去看、去学习,就能将其掌握。但舞台上精彩的表演需要:教学上的技巧,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殿堂途径,这些种种的技能不是通过书本能够读来、看来和学习来的,更多地是需要舞台的锻炼,需要真实经验的积累,还有就是前辈指导。对于这个问题,师傅常与我进行讨论与分析,让我明确地知道自己听课和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少走弯路。
四、坐得住,学得入
无论何时,备课总是是第一要务,而备课需要足够的耐心方有质的收成。吴老师对此问题向来严肃与严谨,像她常说的:“舞台上精彩光辉的背后,是辛勤备课的汗水。”在多次的锻炼中我终也明白,一张ppt背后,是老师不少的血和汗;一个知识点背后,是老师绞尽脑汁的点滴思考。四十分钟的历史课堂,需要的是多倍的时间与多倍的精力的付出,才有精彩课堂的呈现。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走上实践的路,路上荆棘重重,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知难而退只能说明自己是无用的,而老师的精神与气质恰恰也就潜移默化地消极地影响着学生,所以重视实践,认真走好脚下每步路子,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的负责。在实践后及时的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步,教师的功力深厚与否,就看课后反思程度是深是浅。吴老师在对待备课、实践和反思所表现的出来的严谨态度,让我获益良多,指导着我日常的工作,让我在风浪中仍能保持着正确的方向,稳速前行。
进入职场遇到亲切和蔼的吴老师,让我感觉自己是相当幸运的。过往这鲜活而难忘的两年时光带给我的锻炼、留给我的回忆,将会成为我日后工作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指引着我向开阔的明日大踏步向前走。这次“师带徒”活动成为了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再次感谢师傅的教诲与关怀。